选举为了赢,但赢要有方程式。大马政治现实,不结盟是不可能赢得中央政府,当然第三势力也是一项选择,但造王者必需有足够能力才行,还要看第一及第二阵营势力如何?所以造王者的角色充满变数,而且身不由己被两大阵营影响。
坊间认为伊党实力强盛,统治两个州,而且有30%马来票,但这些力量无法让伊党成为中央执政党。马哈迪509选前曾讲过,连前伊党选举主任慕斯达法阿里也说过,过去没有不结盟赢取中央政权的单一政党,从选民架构而言,也不会有。
其实509后,伊党迫切需要非穆斯林票源,因为从全国性政党沦为区域性政党已是不争之实。30%马来票只是传统铁票,但铁票赢不到任何议席(除了半岛东北及吉打内陆)只能自爽。然而在95%票源都在火箭的情况下,伊党的选择只有马华、国大党这些国阵二线政党。
伊党需要非穆斯林票,与马华国大党想赢回各自族群的票源是一致的。关键是能吗?马哈迪在非穆斯林里拥有高民意,获79%华裔及89%印裔认同,非穆斯林坚定的支持希盟首相,伊党的动作只是一种别无选择下的选择,而且效果如老爷车上山坡,力不从心又吃力不讨好。无拉港补选的看头,是要看伊党基层是否能投票给马华?
当然,第二个方式是,伊党也可以联合巫统,但伊党要怎么跨越吾得利益?巫统又怎么跨越伊党的顽固?若两者联合能得到70%马来票,这议席该让谁出战?联合不是问题,分席位才是难处。还有一点,目前民调显示,巫统胜选的议席大多数来自低收入群体,这是与伊党相同的“市场”,所以两党该如何画自己的哪一块饼?从这基础来推断,伊党巫统只能联合竞选,但无法联盟一对一对抗希盟。
扎希领导的巫统,试图与伊党结合来对抗希盟,在双溪坎迪斯补选吃了一记闷棍,伊党基层不投票给巫统候选人,这联合方式依然失败。
斯里斯帝亚补选,巫统让路伊党,甚至动员为伊党竞选,然而45%非穆斯林票依然能让希盟候选人轻骑过关。伊党自能保住509大选时4千多张选票,但公正党509胜选的多数票接近2万张,就算巫统接近一万张票全部转向伊党,还差很大距离。
凯里路线难实现
所以这场补选,主要看巫统基层能否改投伊党?但政治上,领导及基层的意愿分歧是自然的,特别是时常转换的策略,让基层反应不来。而伊党还有一个隐忧,过去双溪坎迪斯补选伊党基层不投巫统,现在巫统基层是否以同样手法“应对”这场补选?
第三个方式,巫统伊党各自各路,这可以称为凯里路线。前巫青团长凯里曾经建议巫统开放党籍给全民,同时不与伊党联合,巫统要走自己的路。其实深谙大马政治架构的的趋势,可以看出凯里的路线图是清晰、可行及可成的。
巫统不再需要马华、国大党或人联党,直接开放党籍就能称为全民政党,不与伊党联合是因为伊党的顽固主义及顾忌到非穆斯林的反感,所以巫统必需自己走改革开放之路。然而在扎希无法摆脱纳吉的情况下,凯里这声音应该不会被重视,除非出现两种情况:1.扎希+纳吉的模式再次失败后;2.巫统+伊党的模式失败后;凯里路线图才可能得到巫统的接受,但这一去一来耗时耗力,巫统能熬得起吗?目前扎希没明确决定是否抛开纳吉,只是在测试与伊党的合作模式。
东马在野党已经被打散,土保党为首的砂拉越政党联盟(GPS)倾向希盟,沙巴前国阵只剩下零星小党,构不成威胁。
上述3种在野党模式,能真正威胁希盟的是凯里路线,巫统依然有党产、有组织、有经验的政治体系,加上部分马来票源,还有能力与希盟对抗。比起伊党的顽固不化,巫统比较现实,所以希盟应该关注凯里路线的成型,其馀的模式都只是手法上的变化,走不远也不大可能会赢得议席。
反过来想,只要凯里路线无法实现,希盟是安全的,但也要注意内部团结及摩擦。希盟这联盟方式,是成功夺取中央政权,但能否巩固这政权?还是需要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