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马哈迪将在本月17日起访问中国,出发前已被外界将这次的官访性质标签为“谈判”,认为这趟去是想重洽许多马中条约的不合理条款。
但我认为,若马哈迪不纠结在这些过去的合作纰漏,反而积极去探讨两国间的经贸文化合作可能性,说不定能在目前全球贸易战的混局中,超越前首相纳吉的合作定位,找到与中国更深厚且双赢的战略伙伴地位。
中国资金技术兼具
纳吉当政时代,短短两年内两度高调拜访中国,在马来西亚领导人的历史中已属异数。姑且不论是否如外界所言,是想藉著中国庞大资金的援助,好让一个马来西亚发展公司(1MDB)的财务顺利周转调度;无可否认的是,纳吉的亲中立场与其他亚洲小国一样,都希望能靠著中国现今空前盛世的国力,间接加紧泵入更多活水,激发国内的经济活动轮轴。
严苛一点来说,各国领袖都知道,“一带一路”算是中国新政府殖民全球经济的软武器,若与它沾边,恐怕会有国内政经间接受到搅和的困扰。但在游资乱窜的全球化科技时代,软硬设施发展的资金规模与速度早已超越20世纪的规律模式,拥有资金与技术都是缺一不可的发展要素,而中国正好都具备这两大优势,若不与它搭桥,少了许多杠杆的借力,商机事小,最怕是邻国取得先机合作,竞争力大幅提升,导致本国在区域影响力间接萎缩,成了国际投资者蓝图的“隐形国”。
因此,与中国合作是势不可挡的趋势。但马哈迪应采取怎样的态度与措施,才是关键。
我认为,重新探讨东海岸铁路计划(ECRL)以及苏里亚策略能源有限公司(SSER)执行的油气业工程资金的低息贷款已经于事无补,尤其这两个工程已被前朝政府白纸黑字签下,工程进度也已开启,此时再回头追究,恐怕只是有损合约精神与政府威信。
倒不如就做个顺水人情,既往不咎,这不仅能展现马哈迪的气度,将此当作重寻新结盟的诚意厚礼,又能间接将洽谈立场的筹码提高,一举两得。
当权派内部不安
须知,目前中美贸易战已开打得激烈,并已间接牵扯到全球各国的复仇反击。尽管牌面上看来,美国已处于不利的战略地位,尤其印度、土耳其与欧洲各国相继限制美国企业的投资,让美国在这场战中已灰头土脸,但中国的消耗也比想像中严重。
受影响的中国企业未来获利顾虑增加,导致中国股市熊影幢幢外,这场贸易战也削弱中国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尤其这几年国有银行的低息贷款促使许多行业产能过剩,中国房地产市场也面对许多高债务,这场贸易战若长期维持,可能间接让资金逃离中国,最终引发无法想像的金融和经济问题。
中国政府虽试图表现出信心,认为在共产体制下可迅速重新调整资源,最终在这场战中比美国僵持得更久,但无可否认地,中国当权派内部也罕见地表现不安的迹象,凸显这场突如其来的“特朗普闹剧”承受的庞大内外经贸压力。
随著全球贸易战造成的乱局,加上“一带一路”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进度不如预期,间接让中国政府急欲寻找更全面坚稳的伙伴关系,以协助支撑国企的获利前景,稳定国内的就业机会。因此,马哈迪此时的官访正好是对的时机。
料大幅降低国债
不过,尽管中国资金依旧庞大,惟我更期望能看见更多技术与人才交流项目,而非纯粹的引资入股。大马尽管国债高企,但国内经济依旧稳定,我相信顺著目前政府改革查弊的步伐,未来几年大幅降低国债是意料中事。
我更希望此时马哈迪能放下前朝政府的疏失,专注在马中未来的潜在合作商机。以“一带一路”为想像基础,却并非完全依附在内,而是顺著这条合作轨迹,建立起平等双赢的合作地位,这样比起之前的恭卑,或许这次官访才是重启两国最好的结盟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