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违反道德在一般状况下对自己比较不利,但是一旦有了隐形戒指,就可以保证外在制裁不会发生,人就会像脱缰野马一样为所欲为。

人应该做什么,似乎需要一个标准,当善恶无法被判断,或善不一定有善报,恶不一定有恶报,即代表价值观的瓦解,没有人愿意行善避恶。

有关价值瓦解或无法进行价值判断这样的问题,不只是近现代社会才出现,道德哲学的讨论在整个哲学发展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早在战国时期,孔子面对礼坏乐崩的社会乱象提出一整套儒家系统,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也深刻讨论过人性善恶与道德的问题。

当一个人发现,各种可能会发生的结果都被仔细考虑之后,违反道德对他最有利时,他是不是应该违反道德?霍布斯(ThomasHobbes)将问这种问题的人以“傻瓜”作为代称。

根据霍布斯提出的理论,他认为违反契约不可能有利。这里违反契约的意思指人因求自保和安全,彼此放弃可以为所欲为的自然权利。每一个人透过订立契约的方式,将自己这一权利让渡出来,为了追求和平,人应该执行他所承诺过的事,否则人们对任何事物的权利仍然存在,结果又回到充满敌意的竞争状态。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所谓道德,就是遵守契约。理性且追求利己的人之所以永远不会违反契约的原因在于,这是避免争端、满足自保的基本欲望的唯一方法。

违反道德=违反规则?

基于这个理由,霍布斯认为提出上述问题的人是傻瓜。

每一个人生下来就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充满规范和道德教条的社会,我们为什么要接受种种规范的约束?遵守道德规范是否能增进人生的幸福?

傻瓜问题是道德哲学里属于后设伦理学的问题,它带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这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一般认为理性思考和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理性思考的人都会从事对他本身有利的行为,但是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往往并不道德。例如:盗用公款、买票插队、半夜两点闯红灯。

道德是人际关系的产物,两个人以上才会产生对错的问题,所以,道德具有规范性。所谓“规范”就是规定和限制,违反道德就是违反规定。任何一个在正常社会、正常家庭成长的人,从小都会接受道德教化,所以,道德对任何人都具有一些无形的压力和约束力。违反道德不仅会受到他人谴责的眼光,也会和自己的良心过意不去。如果一个人能够让自己从周遭环境隐形,那他还会不会选择做合乎道德的行为?

柏拉图的《理想国》在第二卷正义之源中,透过葛劳康(Glaucon)口讲述了一个饶富深刻意涵的寓言。盖吉士(Gyges)是为利底亚(Lydia)国王工作的一名牧羊人,有一天当他在放牧群时,忽然来了一场暴风雨加上地震,震开了一个地洞,他被这个景象所吸引,就走下地洞。洞里他看到许多惊奇的事物,其中有一只铜马,这只马的中间是空的,像一扇门。

盖吉士走进这道门,看到一具比人的体形还要高大的尸体,这具尸体的手指上有一枚金戒指,盖吉士离开时只带走这枚戒指。他无意间把戒指的座盘往内转,这时他发现他的同伴似乎看不见他,因为他们在谈到他的时候,就好像他是离开的一样。盖吉士非常惊讶,于是他再把戒指的座盘往外转,他又变回可以被看见的人。盖吉士在惊喜之余,开始对这枚戒指进行试验,看它是不是真的具有这样的魔力……结果他发现每次把座盘往内转,自己就变成隐形人,往外转就现身。经由这个发现,他盘算在出席一个向国王报告的宴会时,引诱皇后,而且透过皇后的帮助,谋杀国王、取得王位。

这个寓言故事主要用意就是要说明,没有人是基于自由意志去从事道德的行为,一个人平时会循规蹈矩或安分守己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思考以下的情况:如果有两枚盖吉氏戒指,一枚戴在正义者手上,另一枚戴在不正义者手上,有了这个隐形戒指之后,正义者和不正义者会不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葛劳康的答案是:不会!因为,无论一个人平日是否遵守道德要求,他都会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而不会做应该要做的事情。有了戒指,正义和不正义都会做同样的事情,即对自己有利的行为。

上述霍布斯和葛劳康的论证,其基本论点是相似的,即:一、道德只是一个工具,它本身并不值得被追求;二、人们遵守道德只是避免被惩罚,如果不道德反而对自己有利,则任何人都会违反道德。

这两层意义相加等于宣布:人内心深处都充满私欲,道德只是美丽的外衣。人的本性充满了贪得无厌、自私的兽性。由于道德会产生外在的惩罚,受到周遭人们的谴责,使得一般人在正常情况下不敢违反道德。违反道德在一般状况下对自己比较不利,但是一旦有了隐形戒指,就可以保证外在制裁不会发生,人就会像脱缰野马一样为所欲为。

道德是每个人的事

走笔至此,上述论证确实说出了人性里非常隐微的见不得光的本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的本性到底是善或恶?这似乎是个得不到定论的议题。在谈论道德存在的目的和起源时,多数西方哲学家认为人性的自然倾向比较多以关怀自身需求和满足自己的利益为主。

整个道德哲学的系统非常庞大,上述“道德没有值得被追求的价值,它不过是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一个工具”是其中一个论证。不过,至少可以让我们弄清楚一件事,道德不必是高高在上,或是被必恭必敬端著拿来供奉的教条。它只是让我们得以避免冲突、和平度日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平度日让人心安,每天提心吊胆的怎么可能过得幸福?一个行为你可以做代表别人也可以做,如果大家都这样的话,社会会垮掉,那从你开始,你要负责任。

所以,道德不是课本里的事,更不是圣人的专属,而是每一个人的事。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消拯员积极朝阿丽娜广场礼堂顶棚灌水。(图由消拯局提供)

租用市议会礼堂庆生 宾客玩烟花玩出火

阅读全文
示意图

“希望驾国产车别来” 男子嫌B40拉低高档商场素质

阅读全文

轿车猛撞收费站分界堤 2乐龄男子伤重身亡

阅读全文

JPJ推MADANI车牌竞标 惹来侵权非议遭索偿130万

阅读全文

李强感动安华访华

阅读全文

美国总统选举前夕 多州严防选后暴力事件

阅读全文

领袖要大公无私

名家

上周六,大马民主与经济事务碰究中心(IDEAS)庆祝成立6周年,并纪念国父东姑都拉曼113年冥诞。今年除了早晨的纪念仪式...

阅读全文

余澎毅:大马人需知的南海事

名家

在关心国内政治事务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视近年来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一连串动作,包括在南海多个岛礁进行填海造陆工程,就像在20...

阅读全文

马来亚早期骈文举隅

名家

(续昨)六、郑怀陔《槟城重修波池滑公冢序》,光绪十六年(1890)“金碗玉鱼,肠断冬青之曲;白杨衰草,心伤夜碧之怜。况乎...

阅读全文

马来亚早期骈文举隅

名家

五四以前,南洋华社交际主要书面媒介是文言文。白话文流行开来,文言文仍有相当的市场。二三十年代以后,继续有人用骈体文写作信...

阅读全文

杨善勇:师资填补,只加无减?

名家

华小师资,是否足够,版本种种。长年以来,教总的记录,部门的说辞,往往截然不同。新闻的报道,领导之数据,自然也是这样。大选...

阅读全文

孙和声:大马种族困境何其多

名家

自1970年前,首相马哈迪出版《马来人的困境》一书以来,族群困境已成了各族普遍感受到的处境。在中文,困境主要指困难的处境...

阅读全文

在野党民主和权力斗争——从诽谤官司谈起

名家

近日,笔者和吴良山、沈同钦等人遇上同样的困境,那就是被党内同志起诉诽谤,其中官司共同点不外是涉及争论候选人素质而引起的。...

阅读全文

谢诗坚:砂州人联党“生死之战”

名家

砂拉越从16世纪到19世纪原属于汶莱王国,1841年后才被英人布鲁克家族统治。当年华人只1千名。当布鲁克家族在战后(19...

阅读全文

孙和声:华人到底要什么?─华人诉求小史

名家

195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人便有著颇深浓的有志难伸的郁闷与诉求。早在1956制定宪法,迈向独立时,华社便曾发动了轰轰烈...

阅读全文

大官子女少讲风凉话

名家

政府计划引入150万名孟加拉外劳,并挑战那些不要外劳来马的年轻人,扛下那些原本由移工所负责的脏活。这些话当然在网上炸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