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会越是进步,高端资讯科技越是普及的时候,世界各地原汁原味原风貌的文化传统,不仅和现代城市社会成了强烈的对比;它们的原始文化艺术、遗产的神秘色彩,加上申遗的效应,纷纷成了旅游配套攻略,促进经济活动的活商品。
在泰国清迈,看著游客们认真地计算著那长颈少女们脖子上夹上了多少个金色颈圈;一脸欢乐拍照留恋后,也热烈的讨论著“她们很可怜,都没上学的样子”。
在澳洲达尔文旅游时,除了到过荒郊野外的国家公园游览那鸟不生蛋,地不长草的景色外,也参观了澳洲原住民的壁画和手工艺品。在尽是白人的达尔文城里,也注意到几个蓬头垢面没穿鞋子的原住民,聚在一块交头接耳,和城里生活的人们,明显的格格不入;如同另一个世界的人,时空交错,踏进了不属于他们的空间。
别人国家的原住民且不说,就说说西马的原住民。老家居銮城里的山丘边上原本住有二、三十户的原住民。官方后来开辟了个原住民村落,把他们都给重新安顿下来。但也有三两户人家不愿搬迁。
独特文化传承
担任州议员时,拜访过原住民村落;请教过原住民发展局官员;送过手提电脑和水灾赈灾品;也出席过王储召集的原住民领袖集会。
西马约14万人的原住民有三大族群、分支族群名称之多,没专司研究的话,也说不清楚。三分之一人口还住在森林区域里头,过著堪称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余的大都生活在森林边缘或城郊,由原住民发展局规划开辟村落和垦殖区,方便教育培训、医疗、水电供应和就业。
2011年,首相纳吉在国会申明政府有责任确保原住民跟得上主流社会文明发展,也同时保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承与生活方式。
原住民面对著贫穷,森林土地开发,分配的农耕地被商人剥削贱价租用等问题。我们常讨论,城市与乡区发展鸿沟的社会经济问题;但甚少有人提及那一大群郊区及森林原住民的未来。
我们也常申诉,原住民享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维护他们文化传统的基本权利。但我们是否有探讨过,如何协助他们进入主流的文明社会,而兼顾保存他们的语言和手工文化艺术?还是只把他们当著旅游宣传材料,兜售他们捕获的山川野味渔获和采集的草药野果山林植物?
国内弱势群体
前两天,执法单位拆除了几户不接受迁置安顿,和近几年从彭亨迁居到居銮城里森林保留地的原住民板屋。
区内的国州议员也发表了捍卫原住民权益和影射执法单位不近人情等宣传。
原住民是国内的弱势群体。我们是否应该为了政治宣传,维护几户不接受迁置的原住民和外来原住民侵占休闲森林保留地的作法?
那些原住民小孩就如流浪没受教育的吉普赛小孩一样;我们是否该利用孩子们拿大字报,却没真诚的许他们一个他们无从思考的未来?
消费弱势群体以遂政治宣传是低劣,甚至是可耻的政治。换个说法吧。你可曾想过,若下辈子投胎,因为父母生活方式的坚持,让你当个没机会受教育的原住民小朋友,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