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马来亚错失即时宣布独立良机,英国回头再度殖民马来半岛;同时中国也起了极大变化。1949年10月1日共产党建立了红色中国,东、西方意识形态冷战开始。
当时,新马华侨情牵中国者为数不少。同时,马来亚共产党(马共)经过3年零8个月抗日游击战,已具有一定规模的武装力量;马来亚反殖思潮,民族主义,要求独立呼声日益高涨,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新兴力量。而华校正是左派思想反殖思潮的温床。
审时度势,为了英帝国长远利益,马来亚英殖民当局首先藉1950年《荷格教育报告书》(Holgate Report)图谋英化华校。该报告书建议马来亚国家之建立,必须透过以英文为主的小学教育制度来体现,而马来文也可以作为小学媒介语,至于中学教育,则将全部使用英语为教学媒介。
由于同时受到马来人和华人强烈反对,这份报告书在1959年5月立法会议上被否决。(1)
维护母语就是不忠?
紧接著,英殖民当局又委任一个以英国牛津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巴恩博士(L.J.Barnes)为首的14人委员会(5名欧籍9名马来人),负责调查研究马来文教育实施和发展的相关问题,并于1951年发表了《巴恩报告书》,其建议摘要如下:
(一)小学教育目标是建立一个多元种族为基础的共同国家体制。
(二)废除各语文源流学校,以英文和马来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学校体制取代之。
(三)如有15位以上的学生要求,华文、泰米尔才可列为选修科教授。
(四)安排国民小学毕业生升上英文中学继续学业。(2)
报告书也对维护母语教育的非马来人的效忠表示怀疑:
“我们这种新的国民学校,是一种建国学校。我们的目的是要教授巫文。因为我们以为做父母者如果认为马来亚是他们永久的家乡和忠诚对象,他们应当很喜欢叫他们的子女来学习这种语文。反之,他们若不高兴如此做法,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的表现对马来亚不忠诚,及不把它认作自己永久的家乡。”(报告书页24)
“吾人深信初等教育应以打造一种共同之马来国籍为目标,以收容各种适龄儿童于国民学校,以取代目前之各种方言学校。在原则上,吾人提议取消各民族之方言学校。当然,方言学校之消灭是逐渐实施者,但今后关于教育经费之拨给,国民学校应有优先权。”(报告书页20)(3)
显而易见,这份报告书已经乖离和超越了,委员会当初只研究调查马来文教育之范围和权限,以似是而非的歪论建议关闭其他华、印源流学校,作为“全民效忠”国家体制的先决条件,完全违反了联合国“各民族有接受本族母语教育”的基本人权。
渐进式消灭华教
通过《巴恩报告书》,我们似乎看到英殖民当局背后的狡谲与图谋:
(一)在冷战方兴未艾之际,以及认识到马来亚华校,与红色中国一脉相承、同文同种的课本内容和文化内涵,还有对马共大部分成员是华人的担忧,彻底切断华校与马共、中共的语言文化联系纽带是为当务之急。
(二)为了大英帝国长远利益,英殖民当局通过将英文列为中学以上的首要教学媒介语,以灌输马来亚各族人民英国文化思想与价值观。
(三)通过表面上扶持和提升国民小学巫文教育,借此争取马来民族的支持;在另一方面又刻意建议关闭华、印学校,来挑拨离间巫与华、印之间的种族对立关系,以达到分而治之的政治图谋。
《巴恩报告书》发表后,对马来亚的政治、族群关系、教育政策和执行措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1951年开始至今,举凡教育法令、教育报告书、教育政策、年度财政预算案之教育拨款、5年计划中的教育发展相关款项、执行措施,即便新近出炉的《2013-2025教育大蓝图》等,都离不开《巴恩报告书》的魔咒——渐进式的消灭华文教育,哪怕是一百年。
(在这里必须说明,我们强调学习英文,乃因为它是全世界最重要、最广泛使用的语文之一,而不是以放弃华文母语教育作为先决条件,或者是通过政治图谋消灭华文教育来学习英文。我们要“学贯中西,术通欧美,塑造现代人”。)
尤其是1969年过后,极端主义者抬头,《巴恩报告书》已经成为掌权者的核心政治议程,连报告书中的“英文媒介语”也连根拔起,使到英国也始料不及,只剩下马来文“单元教育”。当作掌权工具,当作一项离间族群关系的犀利政治武器,培植了不少极端主义追随者,成了和谐社会国家前进的绊脚石。只要这些贪婪政治人物在位一天,我们很难看到它的改变。(此文节录自张树钧之《胡万铎评传》稿)
注:1、2、3:见《巴恩报告书》
原文(Federation of Malaya,Report of Committee on Malay Education,Council Paper No 23 of 1951)
相关译文请参阅:a.莫顺生著《马来西亚教育史》
b.柯嘉逊著《马来西亚华教奋斗史》
c.教总研究中心编印《教总成立卅三年华文教育史料》15/4/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