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署部长纳兹里认同华教8大诉求合理,而遭马华围剿。这与前总会长翁诗杰在担任高教部副部长时,公开指华校工程出现“3万变3千”干捞现象,而引起党内外的批评相似。
华裔,尤其是热爱、维护母语教育人士,无不对认同8大诉求的首相署部长刮目相看,董总还准备跟进,作为解决华教困境的仲介桥头堡;因此,不干涉巫统内部事务的马华或支持马华的华裔社团组织,不应站错边坏了大事。
马华应感到高兴,有资深部长冒得罪“上司”之险,指出8大诉求合理,但不清楚教育部究竟面对何种限制;同时也对政府不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感到不解。
这是巫裔部长赤裸裸的肺腑之言。华社团体,即使支持马华的领导人及其社团乡会,亦应联同一气,赞扬纳兹里的远见与支持他对8大诉求的立场,作为在外配合的争取力量。
马华新领导层不应“小气”,不服气“华教课题非找马华部长”而围剿纳玆里,加以摧毁华社配合巫统部长在内阁争取华教权益的努力。
虽然,这一遭可挫董总的“锐气”与“功劳”,却扭不回马华争取华教权益的“败笔”。若不幸或成为巫统的派系“帮凶”,为华教斗争带来阻力,甚至失败;这不仅是马华的不幸,亦是华裔的不幸!
甚至,华裔社团组织因支持马华声讨纳兹里,与另一派支持8大诉求者形成对立之局,或促进董总的边缘化与华教乡团的分裂。若大胆预测,马华或许含有政治议程,待大选过后重演1969年“不获华团支持而不入阁”的事。所谓政治的事分分钟钟在变,没有人可以否定不会发生。
马华历届总会长皆是受英文教育的,自创办总会长敦陈祯禄至其子陈修信,林良实及现任的蔡细历皆然;即使有被视为曾接受华文教育的人选,亦多是华小毕业后转往英文中学,转换“跑道”完成学业的,前任总会长翁诗杰应是例外。
马华巨头的负面反应
我不反对英文教育背景的人当上最高领导人,这是绝大多数马华党员(受华文教育者)的选择;同时,我亦不否定受英文教育领袖具有能力领导。可是,我也认同没在初中、高中接受华文教育的人,缺乏中华文化的内涵,培养不出爱中华文化(华教)的情怀,减低为华教奋斗的热情,从而影响为民族文化的斗争功效。
巫裔资深部长纳兹里认同董总备忘录8大诉求的合理性,带出一句“华教课题不一定需由华裔部长解决”。立刻引起马华巨头“围呛”。
且看蔡总指纳兹里不解实况,哗众取宠这点。我不解“马华自新领导层以来不遗余力处理和争取统考文凭……”的言论,为何华教的老掉牙问题经过逾30年仍未解决?资深巫裔部长岂会不知华教实况?
纳玆里说“昨天已向正副首相反映独中统考文凭和母语教育立场……”,发表这言论时的“昨天”也就是“9.26华教救亡与抗议行动”举行之日。
我毫无怀疑,这是维护华教决心与行动,是使马华不得不做急就章回应的“政治手腕”;再加上华教非华裔部长的“专利”所受到的冲激,引起蔡总,还有署理总会长廖中莱、教育部副部长的魏家祥加以反驳。
谈到马华开除沈慕羽党籍一事时,以一句名言“当时还没出世”回应提问的廖中莱,这回居然知晓30多年前的8大诉求并非新的课题,然后离不开官腔地指“马华一直跟进和处理”以及“在内阁支持马华提华教课题”。这是蔡总“昨天指示”在内阁的马华4名部长提出的相关课题,难道一直以来他们都在内阁“交白卷”?
马华在8大诉求的处理上,已暴露它对董教总在华教大旗下的实力过于低估。自马华新领导层上台后,不愿意或不能安排董总面见首相与教育部长面对面谈华教问题,让人不得不怀疑其有意“隔离”董总,并进行多年前宛如“打进董总、纠正董总”的策略。从在“倒魏”事件出现多州华小董联会公开唱反调、没全面参与“救亡抗议”行动的举动中略见端倪。
这股分化行动,亦被怀疑在华小董事部主权上获得充分配合;与此同时,马华已寻找替代董总的华团扛起华教工作。关丹独中申请开办批文的前因后果,点点滴滴都有迹象可寻。马华在董总自退出魏家祥主导的解决师资特委会已“正式”绝裂,一向与董总有“连体婴”关系的教总亦“渐行渐远”。4有人形容,国内华裔华团已濒临大分裂,谁主华裔团结力量,有待大选后见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