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漫画在2000年中期后因为“马来漫画”与“儿童知识漫画”闯出新天地,如今大马漫画创作可说比起台湾更为兴盛。
大马本地漫画创作自80年代崛起,过去20多年来曾有辉煌时期,但最终因市场和经济等因素而退潮,不过在2000年中期以后,本地漫画创作因为“马来漫画”与“儿童知识漫画”闯出新天地,如今大马漫画创作可说比起台湾更为兴盛。
全职漫画家庄银吉毕业自吉隆坡美术学院。他从90年代开始就从事漫画创作至今,无论是科幻鬼怪的少年漫画,或温馨朴实的儿童漫画等皆难不倒他。
银吉表示,本地漫画市场不如台湾或日本般庞大,并长期由香港漫画和日本漫画占据,过往本地漫画创作都集中在青少年校园读物。
“大马漫画的滥觞,是在1982年由张瑞成和黄奕棋在当时的少青读物发表漫画连载,并与漫画家森林木共组漫画人出版社,成为本地漫画的拓荒者。”
他指出,本地漫画在90年代也曾经发行单行本,同时也创立《漫画少年》连载本地漫画,无奈因市场接受度不高等因素,让本地漫画沉寂一时。
《Gempak》拓马来市场
“不过本地漫画在步入2000年时出现转机,当时平方集团出版马来少年漫画杂志《Gempak》,让本地华裔漫画家以冒险、打斗、科幻等日本少年漫画风格为创作,在马来市场成功抢滩,并获巫裔读者广为接受。”
他也说,马来漫画读者与华裔读者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会主动认识漫画家,例如会留意新作品发布和出席签名会等,但华裔读者普遍的现象是看完漫画就算,并不关心漫画由何人创作。
在马来漫画创作使用totoro作为笔名的银吉指,《Gempak》成功在马来市场培养出忠实的读者群,这些读者会留意漫画家的动向和追随新作品,这直接促成本地能培养出一批持续创作的漫画家。
“在马来市场相对稳定后,约2005年前后儿童漫画《哥妹俩》和《榴梿公主》在华小校园大红,这个契机造成本地漫画出版社尝试出版儿童知识漫画,以环保和科普等为创作主轴的漫画,获得空前的成功。”
发行单行本稳定收入
如今专攻长篇儿童漫画“OKA!拯救地球系列”的银吉指出,由于知识漫画深获小朋友的喜爱,家长也了解知识漫画的价值,主动替小孩购买漫画。
他表示,现今大马有将近百名漫画家固定创作,同时定期出版儿童知识漫画的出版商也有6家以上,他如今兼顾数个系列的创作,当中环保系列可在一年时间内发行8本单行本。
他透露,如今本地漫画创作已非常热络活跃,拥有不错的市场接受度、创作空间以及收入来源,当中主要的因素可说是,漫画创作从杂志连载的方式,在2008年转变为发行单行本。
“2008年之前的杂志连载,以集合多位漫画家的短篇漫画为主,长达150至200页的单行本纯粹是个人的长篇创作,单行本比杂志有更高的收藏价值,合理的销售价格也让漫画家有稳定收入。”
银吉说,2013年12月22日在吉隆坡刚落幕的Comic Fiesta获得空前成功,规模比4年前更盛大,聚集了不少Cosplay(角色扮演)、同人志等死忠粉丝,漫画的整体发展比过往更盛,如今人们对于漫画和Cosplay的接受度也更高了。
刘怡廷10年磨练奠功夫
全职少女漫画家刘怡廷(KAORU)的作品风格绚丽华美与细腻优雅,已经出版多本漫画集的她,其实当初入行时是完全没有受过正规美术训练,是历经10年以上磨练才有今日成就。
刘怡廷是在2001年中学毕业后,因喜爱《SLAM DUNK》而萌生创作的念头,在得知出版社要聘请漫画助理,就抱著一试无妨的态度面试,但加入后才发现漫画创作与想像完全不同。
“由于完全没有基础,所以当时每天都有人跟我说‘你做错了’,自我信心被完全否定是非常恐怖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项艰辛的挑战,所幸当时并没轻易放弃和家人的鼓励,而不断学习与进步。”
现今任职于平方集团的刘怡廷是从最基本的填墨、擦笔线、写对白、画背景等助理工作做起,她是在3年后才出道发表少女漫画短篇,随后2004年集结成单行本出版。
刘怡廷指出,本身的读者主要是以中学和学院生为主,创作的题材是以少女日常生活与爱情憧憬为主,希望能像《SLAM DUNK》一样创作出让人感动的作品,所以并不赞成漫画有极端的内容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