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和华社组织认为,独中录取部分外国学生,并不会对独中收生构成影响,反之还可以带来一些好处!
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表示,目前就读独中的外国学生人数并不多,反之有助于提升本地学生与外国学生之间的交流。
他说,他知道一些独中有录取外国学生进入独中就读的情况,尤其是在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时,当时的确有不少印尼华侨家长把孩子直接送往大马的独中就读。
“据我了解,独中不是说要录取外国学生就能录取,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若独中要录取外国学生入校就读,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行。”
他解释,目前在独中就读的外国学生人数不多,问题并不大,除非有独中大量录取外国学生,这才有可能会引起“妨碍本地学生”的问题。依照现有独中录取外国学生的人数看来,并不足以令人感到担忧。
“像一些独中,只是接受区区数十个外国学生,根本无伤大雅。我觉得,独中录取一些外国学生就读是不错的,就好比说一些外国大学也主张录取一些外国学生,以促进本地学生与外国学生之间的交流。”
谨慎处理收生人数
此外,隆雪华堂会长陈友信表示,他欢迎独中录取外国学生,但独中必须谨慎处理收生人数,毕竟独中是华社出钱出力所筹建,因此不宜影响到本地学生的收生率。
他说,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独中若能录取一些外国学生,将能够提升本地学生跟国际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包括让同学了解来自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和国情等,让本地学生也有所获,但独中校方在这一方面必须严谨处理,不得让外国学生人数过多。
“我觉得独中可以录取外国学生,因为像东马一些独中,本地生报读率不太高,若未有爆满情况,那么为何不可录取外国学生?”
“外国学生既然选择就读独中,等同于他们也会选择参与独中的统一考试。因此他期许未来,独中统考可以朝向国际化的目标前进,发展成为像‘剑桥英检’一样,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英语测验考试。”
他希望,董总要有这样的远见、准备和魄力,以把将独中统考推向世界,让它成为一个国际皆认可的考试。
印尼华侨女学生搞不懂姓氏
在印尼严重排华事件中,华侨女性成为最大受害者,因此当年有不少侨商家庭急急把女儿转学至大马独中,而当时很多家长选择将女儿送到吉隆坡首都的坤成女中。
1998年5月13日起至16日,印尼发生严重的排华事件,暴徒发动了一系列针对华裔社群的攻击,被称为是“黑色五月暴动”。根据印尼官方调查机构发布的《五月骚乱真相调查报告》中显示,万余名妇女遭强奸、轮奸和性骚扰。
曾在坤成女中担任老师的郑淑娟说,她曾在1998年教导过不谙中文的印尼籍华侨学生上中文课,印象深刻。“在我的班级中,有不少印尼籍学生不懂得说中文,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中文名字。我记得曾问一个女生叫什么中文名,她回答说不懂,隔天她问过父亲后跟我说,她叫‘马香香’,当时我就建议她,不如把‘香香’改为字体更漂亮的‘湘湘’。”
“女生当下乐意接受,之后女生紧追著询问其姓氏‘马’的意思,我告诉她马就是‘Kuda’(马来文),结果她一听觉得不喜欢,表示希望将姓氏也改掉。”
“当时我告诉这女生,姓氏对华裔极其重要,不能随意更改,女生听明白后才打消改姓的主意。”
她说,另外,还有一名学生讲出了自己的印尼名玛丽娜,但问她中文姓名时,她却表示她和家人都不知道。此外,也有一名女生告诉她,她的姓氏叫“阿Huat”,后来她纠正学生,指出那是名字,不是姓氏,后来女生在兜兜转转下,才得知自己姓李。
“其实,这是相当叫人痛心的事,虽然他们长期居住在印尼,但依然是华人,不过却碍于种种等环境因素,导致他们的后裔不了解最切身的历史渊源,甚至不了解自己姓氏的重要性。”
不谙中文 老师用马来文解释
郑淑娟解释,当年很多印尼籍学生因为英语能力不好,只略懂少许中文,而只能选择进入独中就读;由于独中向来是以中文授课,因此当印尼籍华侨生听不明白时,她会再使用马来文作进一步解释。
“我尝试让这些同学培养出学习汉语的兴趣,包括告诉他们中文字体结构的优美。例如‘愁’字是一个‘秋’加上‘心’,秋天是叫人忧伤的季节,因此秋字加上心字,就是心情不好的意思。”
“至于‘明’字则是一个‘日’字加上‘月’字,因‘日’和‘月’都能发亮,因此二合为一,加起来就是光亮的意思。当年我都是透过这种方法,来吸引这些侨生喜欢中文,并学习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