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荷兰首相吕特到我国进行2天官式访问。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指出,荷兰尊重我国在巴勒斯坦课题上的立场,并同意采取措施制止对巴勒斯坦的袭击。
吕特提及的重点包括联系以色列政府,通过卡塔尔、埃及总统塞西进行谈判,尽快制止袭击。吕特表示在过去,荷兰人普遍赞同以色列的攻击行动;惟如今,大多数荷兰人对此持反对意见。
说到荷兰,很多人会想到“去荷兰”这句俚语,笔者在此粗略介绍这句话的三个出处。首先,在福建地区,人们利用福建话中“荷兰”和“给人”发音相似的特点,将“去荷兰”转化为一种隐晦的脏话。
相较之下,粤语中的“去荷兰”则带有更加沉重的情感色彩。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将形状与荷兰船相似的棺材车称为“荷兰船”,并由此引申出“去坐荷兰船”即“去死”的说法。随著时间的推移,“去坐荷兰船”被简化为“去荷兰”,成为一种表达死亡的委婉方式。
而“带人去荷兰”则是蕴含历史教训的。过去,从中国迁移到南洋的人们通常会先抵达几个主要的大港口,然后再从这些港口分散到各个地区。当时,荷兰的统治非常严苛,在劳工短缺的情况下,常常发生华人被欺骗,诱拐卖到印尼过著极其悲惨的生活。因此,人们便有了“带人去荷兰”(实际上是去印尼)这样的说法。
以巴冲突迈入第20多天,加沙死亡人数已超过8000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以巴局势严峻,加沙的人道主义系统正面临全面崩溃, 200多万平民危在旦夕。我国是全世界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之一,看见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同胞被蹂躏,声援同胞是人之常情。
安华在国会下议院首相问答环节指出,我国因为捍卫巴勒斯坦,并拒绝将哈马斯视为恐怖分子,在10月13日、18日和30日接获美国大使馆发出的3次“外交照会”(demarche)。
美国发出外交照会并不罕见,但大多针对重大国际议题。
2000年代初,美国政府多次向伊朗发出外交照会,要求伊朗停止其核计划,遵守国际核不扩散条约。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后,美国情报机构认为俄罗斯干预了选举过程。随后,美国政府向俄罗斯发出外交照会,对俄罗斯的干预行为表示强烈抗议,并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
2019年,美国政府对土耳其购买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系统表示强烈不满,并通过外交照会提醒土耳其政府违反了北约盟友之间的共识。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岛屿建设和军事活动表示关切,多次通过外交照会的形式,向中国表达对南中国海局势的立场。
前外交部长丹斯里赛哈密对此提醒政府,强调不可忽视美国发出的三份照会函。赛哈密强调,照会函已经发出了三次,表明美方正在持续关注我国的立场,而反复发出的通知已经上升到了“外交威胁”的程度,是极其严重的。外交部长赞比里在国会对此事发言时也发表了相似的言论。
尽管安华面对著各种内忧(被柔王储评为优柔寡断、缺乏良好团队、马币贬值、生活成本高涨、教育部舍本逐末、保守主义扩张等)、外患(美国外交照会、欧美议员威胁制裁),但仍然气定神闲,必定是有解套的锦囊妙计。
饱读诗书的安华必定也懂得,“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的道理。既然荷兰首相吕特已经到访了我国,不知华叔何时会去荷兰,和吕特寒暄一番?和荷兰建立良好关系必定是华叔锦囊里的其中一个妙计。到时即使老美给大马脸色看,大家还有去荷兰这个选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