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和中国拥有历史悠久的友好关系,这层关系由共同利益和共同繁荣的思维融合来诠释。
关于马中关系的第一个历史记载是在1403年的明朝,当中发现更多参考文献证明马中关系历史渊源。1974年,大马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南亚国家,当时大马内部依然有马共的武装斗争,国际政治依然处在冷战期。
2019年,大马续越南之后,成为东南亚与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超过1080亿美元/4482亿令吉。2013年9月,中国推展“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重新定位,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连接东西方、中国成为全球贸易和商业中心。
尽管该倡议从开始到现在,都有质疑和批评声浪,这是国际政治博弈的常态,特别是对中国崛起感到焦虑者,更带著有色眼光看待该倡议。
若从经济角度出发,该倡议有良好的经济理由,通过文化交流以及资本,人才和技术的整合来建立统一的市场并利用国际和国内市场。
考虑到增强全球连通性和拥抱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中国建议通过解决新兴市场中的“基础设施差距”来实现这个目标。在新兴市场中,许多国家仍然缺乏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关键基础设施。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准备通过筹集资金并提供关键技术能力,以帮助各国。通过其开放和创新战略,计划中的沿线国家将从中国的投资中受益匪浅当其国内市场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起来时,经济自然恢复活力。
“一带一路”巨大潜力
作为一个以出口为主要收入的国家,尤其是在大宗商品贸易和电子/半导体供应链中,大马的经济深受市场需求量和价格突然变化的影响。
此外,大马的城乡差距暴露了明显的系统性缺陷。为了使我国进一步发展并实现雄心勃勃的《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大马需要解决自己的基础设施差距,类似于一带一路倡议将得以解决此类问题。
首先,中国在大型基础设施开发或大型项目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当今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同时,中国各种发展融资机构提供资金供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反事实叙述
尽管有许多证据说明,中国有善意并愿意向世界分享其发展实力,但西方的批评者和鹰派观点,往往过于武断地判断和传播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错误信息。
位于伦敦的著名智库,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曾提出消除一带一路倡议的神话和反事实叙述的研究,如:误区一:中国要成为全球霸主。该倡议是经济项目,并非地缘政治项目。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国内消费不足以支持进一步的经济增长,并且需要对其商品,服务和资本的更大外部需求。因此,启动该倡议是为了通过将世界其他地区联系在一起来克服中国可能出现的经济停滞。
误区二:允许中国规定相关项目的条款。该合作倡议不是由单个机构提供资金,而是由少数公共和私人机构组成的发展融资机构。合作伙伴国家的政府/开发机构自行讨论并启动了项目范围。
误区三:债务人扣为人质。该倡议的融资过去一直是受援方驱动,这意味著受援国将决定从中国发展融资机构借款多少。当前大多数无法偿还债务的原因是,西方金融机构的掠夺性利率以及受援国的财务政策管理不善。
随著世界逐渐从新冠病毒大流行中恢复过来,各国都在思考最有效的退场策略,让市场在新常态中重新出发。
马中两国政府,都采取有效措施,快速控制疫情,重启经济活动。进展或许没有想像中快,因为各国依然严厉把关,边界未开放,但马中两国的退场步伐比其他国家来得快。
不过,对于两国来说,恢复先前的经济增长并非不可能之事。马中政府应该寻求方法,以使两国能够更紧密地合作开展旗舰项目,从而为两国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双赢的局面,比如重启的东海岸铁路和大马城。
令人欣慰的是,双方合作已经为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打下共荣基础。期待马中关系越来越紧密,并迎来了21世纪和平与繁荣的新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