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向来都是马来西亚的商业用语,也是精英的语言。在大马营商、社交不谙英语,或英语欠佳,的确吃亏不少。不过,我们也不必认为,英语和精英必然划上等号。
语言只是人类沟通的一个载体,各个地方的人们使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学习知识,与人沟通,经营生意或传播文化。写英文讲英语不一定使你更有文化,写中文用汉语不代表你没有文明。
语言当然也与国力息息相关,若英国和美国没有先后成为世界霸主,“英语帝国”就不可能构成。中国的崛起,使华语的地位提升,也是必然的现象。
因此,两周前《当今大马》打出“杨美盈写中文摆脱精英形象”的标题,就教人看了纳闷。杨美盈是英国剑桥硕士,又是州议员,当然称得上精英。笔者好奇的是,难道只要一个精英写了中文,就变成“非精英”或“摆脱精英形象”?若这名精英写了马来文、泰米尔语或伊班语,他的精英身份就泯灭了吗?
假如有一名专业人士(律师、医生等)因为能写中文,或本身的母语/第一语言即为中文(或泰米尔语/马来语),使用英文不过是工作需要,他和父母、妻子、儿女都使用中文,他的专业性和精英身份会否就消失?或是从此沦为草根?
英语在大马几乎是“半官方语言”,有其历史因素。英殖民时代,要晋身主流社会,必需要讲英语才能充当买办或当初级公务员,搞点生意会说英语,和官员打交道也无往不利。
马来亚独立后,不论典章制度和语言教育都紧系英国,读完高中过后,赴英深造是中产家庭的选择;英语也成为马来西亚与西方世界的桥梁。
笔者认识许多英语流畅之士,他们在社会当中的地位也不高,远远称不上精英。说马来语、华语的群体中,亦有不少人无论社会地位或是经济收入皆高,堪称精英之士。
大马通晓双语三语者不少,说英语写英文有助于国际接轨,吸取科技新知,应不断加强,但说华语写中文者却不必自贬身份,以为写了中文就变成“非精英”。中文本来就是我们熟悉、热爱的语言,即使没有中国崛起,并不减少我们对它的喜爱,也不必担心说几句华语,写两个中文使你变成“草根”。
我也不相信你说几句英语,看几本英文书,写几篇英文会使你变成英国绅士或是美国专家。除非你对英文的使用,以及对英美文化的深入理解己经达到该地文化界的尖峰水平。
比较本地英文报章和国际英文媒体的水平,如《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纽约时报》等,你就明白同样是英文,但背后的文化与品味截然不同,本地的英语报章和网媒一点也不精英,不过是办公室白领的水平。看多了不一定会使你拥有全球视野和欧美的文化品味,中文媒体也是如此。
一句话:别把英语和精英当成同义辞,这叫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