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一部恐怖片《The Conjuring》,导演温子仁乃马来西亚出生的公民,由于在严峻的好莱坞电影市场依旧混得还不错,让许多人,尤其是华裔同胞不禁为这位同血同脉的导演深感荣耀,而跑去支持这部电影。这件事本来普通得很,普通得基本上没人会去特别思考背后有什么问题。
但事实上,其实这样的想法反映了一种理所当然同时又很奇怪的社会现象。很多人或许不知道,或是知道了却刻意忽略的资讯是,该位出色的导演从小未懂事的时候,就已经移民到了澳洲,并拥有了澳大利亚公民的国籍。
换句话说,他早已和马来西亚一点关系也没有,自然更谈不上什么人才外流。进一步来说,他至今取得的非凡成就(执导过不少卖座的商业电影),跟很多成功人士一样,凭的是个人的才华,加上一点坚持和不间断的努力,除了他的朋友和亲人,拚命想跟他扯上关系的外人实在应该感到羞耻。
从心理学的角度,学者们把这种人类不理性的思考模式称之为“沾光效应”(Bask in reflected glory)。人们常常喜欢把自己与某个成功之人事物建立起联系,如此一来,别人的成功瞬间也变得似乎是自己的成功了,至少,心理层面上会产生这种感觉。这情况就跟很多球迷看到支持的球队进球胜利时,自己也会为他们感到开心是同样一回事。
与之相对的,心理学家也提出了“剥夺光环效应”的理论,意指一个人习惯性地会与遭受挫败或承受丑闻的队伍切割关系,以免殃及自身声誉。这两种现象都与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有关,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处于群体之中,别人的眼光和看法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所以长期下来我们就养成一套机制,适时地拉拢或撇清和其他人关系,来提高自己的生存机会。
话说到这儿,这些好像跟现实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关联,其实不然。一直以来,马来西亚公民每每在外国取得一定成就时,就会有一群人跳出来为他们套上“光宗耀祖”的光环。这所谓标签表面上看似亮丽耀眼,实际上只不过是玄奘给孙悟空戴上那折磨死人的紧箍圈,一旦孙悟空做了不符合师傅“道德标准”的事情来,他就会受到痛不欲生的对付。拿督李宗伟是其中一个,拿督杨紫琼也是当中的受害者,曾几何时,这两人难道不是马来西亚人引以为傲的华族同胞吗?然而,之前大选时他们不过因为言谈有意无意地倾向某一方,致使另一边的支持者无情地鞭笞批评,从此形象大跌,让人唏嘘。
有一点很让人费解的是,好像只有华人特别喜欢以这种想法施加在自己的同胞身上,反而西方人比较倾向于把一个人的成就归功于他自己的毅力及努力,而跟其他人无关。
或许这可以用心理学的另一套理论来解释,亦即东方人是集体主义,干什么事都必须首先以社群的利益为主;而西方人则是个体主义,自己事自己承担,才在后来衍生出单枪匹马的牛仔或者英雄精神的形象,这跟他们从小的教育有关,但那又是另外一个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