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昨)
对史事真伪,或对某一项历史事件的评价或定论,不是凭主观而言,或通过“想当然”的心态去评判。可是就有这么样的一些人,一不做田野调查;二不探索考究;三不读书和寻找史料,一味排斥不同意见,对别人经调查而暴露出来史料予不顾,只搞“一言堂”、“一锤定音”,扮演“历史霸权”者,我说的就是“真理”。
认识历史过程,是一个实践过程。要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就要做细致不厌其烦的调查工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要做好任何事情都是真理,对认识历史,对修史工作同样是真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认识过程中有两个阶段,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无论任何人要认识那个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予(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寻找历史真实性,唯一途径是勤于做田野调查工作,经调查所得资料再结合其他方面史料,进行剖析辨别而整理之。
五,结语—窥探历史的暗角历史的图景一页一页翻过,不管是繁华似锦,还是悲壮残酷,都在显示人类发展的记忆。
从历史角度看,反英殖民地斗争(运动)已经过去而烟消云散,但从文化角度看,其依然活著。因为这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有深远的殖民地和后殖民地文化背景,不仅是一种惯性,且是具有生存的土壤。
学习和研究历史,不是仅针对已曝光,或是易于察觉到的东西,恰恰应该重视那些不易为人察觉,或被人为遮蔽的东西。因为这才是历史的精髓。
著名的中国历史学家顾颉刚说:“要区分‘记载的历史’与‘客观的历史’。即所谓‘官史’和‘信史’,应该敢于质疑。‘不言一真,惟穷流变’,对历史与现实才有意义。这就是说,记载的历史遗漏了许多客观的历史,许多历史真相被湮灭或被遮蔽了。”(引自:张秀枫的《追寻历史的真相》。
以砂拉越现代史而言,如今暴露在阳光下的“记载的历史”,随手可取了;但被遗留在暗角里的历史尚待开掘。这些开掘工作须要要有历史使命者在遭“杜绝讨论,禁止质疑,万马齐暗的强势下”,以‘迟缓’脚步而不屈不挠地前行。让那些贻害社稷苍生的流言,那些用某种‘逻辑’遮蔽或扭曲的伪史”一一被揭开,一点一滴地让阳光照射。
许多历史文章和史书,须要边读边咀嚼,而后回味和讨论(剖析研究)。
真实的“历史是记忆的生命,时代的见证,生活的老师和过去的使者”(引自历史学者张秀枫语)。只有伪史被阳光一一照射后,历史才显得鲜活精彩而富有价值。
(下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