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阅读美国著名学者戴门(Jared Diamond)的作品:《崩溃:社会如何选择失败或成功》(Collapse:HowSocieties Chooseto Fail or Succeed)。
古代有许多社会,如北美的玛雅人、东南亚的吴哥王朝、格陵兰的维京人、及复活节岛的波利尼西亚人,都曾经有过一段光辉的日子,但他们后来却离奇的消失了。戴门写此书,正是为了探讨这些古社会“崩溃”的来龙去脉。
提起维京人,浮现在大家脑海里的是欧洲的海盗,其实他们主要是农民。维京人起源于北欧地区。公元8世纪到10世纪期间,他们殖民冰岛、格陵兰以和其他几个小岛群。从格陵兰,维京人向西航行,“发现”了美洲大陆,比哥伦布,甚至郑和,还早数百年。
格陵兰是世界最大的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大部分土地全年覆盖在冰雪下。维京人于公元10世纪开始殖民该岛。400多年后,他们却离奇的消失了。是什么原因促成维京社会的崩溃呢?
戴门提出了几个可能性。第一是气候变迁。当维京人最初踏足格陵兰时,当地的气候比较温暖。到了14世纪,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维京人以务农为生,气候改变影响了收成。第二:维京人破坏了当地的环境,包括大量砍伐树木。在后期,他们没有足够的木材建造房子和船只。由于缺乏木材作为燃料,他们也无法提炼铁。到后来维京人和因纽特人发生冲突,前者因为没有铁制武器而占不到优势。
因纽特人(Inuit,旧称爱斯基摩人)是格陵兰岛上的另一个族群。戴门认为他们比维京人更能适应当地的恶劣环境。没有木材建房子?没问题。因纽特人用冰块建冰屋(igloo)。没有木材建船?也没问题。他们用动物的皮制小艇。讽刺的是:因纽特人没有文字,但他们在格陵兰生存了下来;维京人继承了欧洲文明,有自己的文字,反而从当地消失了。
当我阅读维京人的历史时,我不自由主地将他们和大马华人社会联想在一起。维京人起源于欧洲,由始至终都“以欧洲为中心”(Euro-centric)。我国华人先辈来自中国,向来都以大中华为中心。
维京人保守,抗拒改变,也不愿意向因纽特人学习,戴门认为这是他们灭绝的第3个因素。(还有两个因素,这里不提了。有兴趣的朋友请参阅《崩溃》。)我国华人有很强的优越感。说得难听一些,一些华人瞧不起友族同胞。某些华人甚至排斥西方文化,只因为它威胁了大家引以为豪的“5千年优秀中华文化”。我们和古代维京人有相似之处...
当然,本地华人并不会像维京社会那般崩溃,但我们的保守和顽固的心态,是不是弊多于利呢?请大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