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12月第二个星期,中央政府陆续公布了国内几个经济特区的招资数据。
其中,柔佛南部的依斯干达经济特区从2006年开拓至今,累积投资额已突破1000亿令吉,截至今年11月的总投资额已达到1051亿4000万令吉,并为制造业与服务业造就了15万4000个就业机会。
涵盖彭亨、登嘉楼、吉兰丹,以及柔佛东部的东海岸经济特区,从2007年至今年11月,共吸引了370亿令吉的国内外投资,创造3万个就业机会。
反观包括吉打、玻璃市、槟城和霹雳北部的北马经济走廊,从2007年至今年11月的总投资额只有296亿令吉,造就的就业机会为1万6335个。
很明显的,有两个是民联执政州属(槟城和吉打)的北马经济走廊,虽然同样是在2007年左右推介,前后同样已有约6年的历史,但不论是吸金额或就业机会,都远远不如柔南的依斯干达特区,更连原本发展相对落后的东海岸州属也不如。
这在很大程度上,和由民联执政的槟城及吉打州政府,在很多政策、措施上不愿与中央政府合作,甚至故意唱反调脱离不了关系。
这种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外国投资者来槟城与吉打投资的意愿。这不仅反映在以槟吉两州为主的北马经济走廊的吸金额上,也体现在今年首9个月内,槟城对外资吸金力大倒退的事实上。
根据大马投资发展局(MIDA)官网最新数据,今年首9个月,槟州吸引的外来直接投资(FDI)只有8亿7858万8065令吉,只排名全国第7位。若加上国内投资额,槟州今年首9个月的总吸金额也只有19亿440万3273令吉,只排名全国第8位,比登嘉楼、森美兰及霹雳还不如。
从这些数据来看,槟州经济早已不像以往那样有动力。更要命的是,民联州政府没有危机感,只会一味和国阵中央政府搞对抗,当然也无视中央政府推出的经济转型执行方案(ETP)。
笔者认为,槟州政府应积极和中央政府合作,协助槟州经济走出当前困境,成功转型,更应把握中央政府推出的12个国家关键经济领域中,槟州可以善用发挥的领域,这包括旅游、批发与零售、金融服务、商业服务、教育、保健及通讯内容和基建,与中央政府一起深耕这些领域,发掘其中的潜能。
槟州国阵主席邓章耀今年4月上任后,就积极为槟州谋求突破困境的种种策略与方法,并鉴定了足以反映出槟城竞争优势的5个槟城关键经济领域,及迎合槟州人民社会需求的5个槟城关键绩效领域。
笔者认为,槟州必须正视和积极解决眼前的问题,采纳中央政府可协助槟州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方案,专注发展上述各项可作为新经济增长引擎的领域,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并顺利完成第二波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