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圣贤)劝人要立志,这一生才不会空过。立志成为圣贤,首先要学习做一个君子。念书学道贵乎实行,志向要大,更要懂得弯腰,眼光放低,才能看清污秽。吾人就是因为缺少一面头顶和背后的“镜子”来反观自照,所以才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现在许多人读书志在追求名利,有名利必然就会有斗争、冲突矛盾与烦恼。
与古人心灵相交,就是站在圣贤人的智慧之上来学习。在吸取“营养”的同时,古人也给吾人一个很重要的叮咛与提醒,就是求学问首先要降伏急于求成的念头,既要“温故知新”又要“学新知新”。而常“温故知新”,听古人对话,实为一大乐事,是一生中难得的受教。职是之故,学习圣贤的智慧,就是让我们的心灵乐活于透彻清明之中,活出超然。
在佛教里,行者也一直要人发愿、立志:志在成佛、成菩萨,佛菩萨是大圣大贤。发愿,就是发心。事实上,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位不论尊卑,事无论巨细),人人都应该立志“发愿”、“发心”,才能凭良心(天理)做人、做事。这种推己及人的“心”,是修心养性最为主要的法则。
星云大师常常鼓励人要发愿作“佛”(按:把发愿当成是一种修行的功课)。其实“佛”并非佛祖所专有,“佛”是每一个人的心。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心,当然也就应该每一个人都有“佛”(按:彻底觉悟之意)。大师也常说,若想成功当伟人,则须立志做大事。
是的,生命需要我们不断地经营,还需要规划与维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课题等待吾人去努力。能做个“跟时间、跟自己赛跑”的人(如同星云大师),这样就够了!其他的大概也都不重要了,更不需要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和别人比较。相较许多幸福的人儿,那些身体或说生命“有缺憾”的人,其实更能发现自己所拥有的绝对比缺少的要多得多了。
吾人也许每天都在一种熟悉的、类似公式化的模式中生活,会觉得生活变得愈来愈乏味,灵商(SQ: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是心灵智力,即灵感智商)也越来越差,“幸福与安乐”必然也就越来越少!
生命需要经营,健康需要管理,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呵护!无论是谁,都得先认清自己,才能懂得去爱自己,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生命的路。(按:拿著别人的地图,怎可能找到自己的路?)互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