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行动党多年以来,都获得草根阶层的支持;自从308的政治海啸后,行动党在各地的国州议席都占有很多席位。年轻的一代也大力推动“民主社会主义”的观念,在各自的岗位鼓吹政治多面化,希望落实“两线制”的理想。
但行动党基本上还是“领导说了算”。年轻的党员或基层领袖不容易出头。在行动党执政雪兰莪州,一些资源更成为一小撮领袖“奖励自己人”的工具。例如,在县市议员,甚至村长职位的分派上,便可见玄机。
本来嘛,行动党执政当了州政府,有资源分配也是好事。可是,如何公平分配,就要考验领袖的智慧了。一些领袖想把自己人弄进去,原本没有什么不对,但他派出去担任村长或市议员者,是否有能力胜任,这就要认真考虑了。
此外,个别领导人由于掌握了资源的分配,加上处事不公平,想把资源据为己有,或打造个人的“黄金队伍”或者“事业王国”,过于照顾自己人,最终就形成了党派。
跟对领导的人,就一路风生水起;反之,只能继续坐冷板凳。这种情况,和马华没有太大的分别,以致党员不能齐心合力。
雪州一些地区因为没有适当人选,因此,领导人会委派人马出任官职,对这点,人们不会有异议。可是,一些行动党基层领袖,甚至国州议员的选区,相关人士因为不属于“主流派”或并非党高层属意人选,竟然也被架空了。一些地区的村长、市议员的委派,完全由党中央说了算,地方领袖的意见不受尊重,甚至没有权力推荐选派村长和市议员。如此一来,他们就成了没有实权的地方领袖,委任权还是在党中央高层领袖的手中。
在中央委派的人马进驻各地后,这些新任村长和市议员,不把原本的该区领袖放在眼里。而且,这些“天兵”也没有和当地的社团和党员交往,也不愿和当地的基层领袖配合。长期下来,不是派系林立就是面和心不和。
试问,这样的结局,是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想看到的吗?如果地方上的行动党是这样的格局,又如何吸引更多人才加盟?又凭什么说要入主布城?如果行动党不想像马华一样沦为派系分肥的悲剧,现在就应该关注党内高层掌控地方资源,阻止新人出头的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