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供需平衡的过程,不同的专业领域,各有一套错综繁琐的方程式。一般而言,总有四大变数:一、目前的状态;二、过去的累积;三、未来的需要;四、计划的总额。师资的供应和需求,也是这样。
目前的状态如何,可以参考教育部和公共服务局名下统计。系统一键按下,一目了然,自不待言。
过去的累积,不妨查看分布全马大城小镇的师资训练班培训年度记录,自然可以清楚看到钜细靡遗的明细。
未来的需要,则得对比未来人口的增长,从中估算。此外,我们也需了解现有老师离休的总额,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计划的总额,则是关系地方的规划以及师训课程的安排。如此这般,逐一加减,才能全面掌握一切。
这些都是轻而易举的技术问题。身在网络时代,所谓技术问题,如今都不必再经人工计算,而是交给电脑运算。但是,任何电脑的输出,取决于输入的内容以及运算的程序。输入有误,程序不对,最后怎样,思之自明,不言可喻。
因为这样,知识和常识,显得格外重要。领导和管理层有了基本的认识,则可判断虚实。有了常识,则可明白,何谓睁开眼睛说瞎话。那么,我们怎么看待今年度教师学士课程(PISMP)中,华小华文科主修招生,只录取区区15人的不可思议?
由副修顶替?
两岸华小目前共有1302间,设想每间平均聘有10个华文老师,则有1万3020人。假定每年一成退下,总共会有几人离开?这么一道小三程度的应用题,你算不出来吗?好吧,一成比率过高,就说5%,我们也可以轻易得知大概。
何况,种种变化,早有连篇累牍的报告。官方的部门,教总的调查,也不乏卷帙浩繁之档案。怎么看,都不能全盘照收,不假思索地认可仅需录取区区15人。那么,剩下都由副修的顶替吗?
随便怪罪标签,转身声斥官员,不过是逃避责任,掩盖自己的能力,显露官品,不过如此。否则,怎么可能接受15人录取的咄咄怪闻?
而且,前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以“过来人”的经验,点醒阿姐林慧英须谨记常和华教代表对话,勿听信官员的片面之词,乃至错误估计华小所需师资。听过小弟梦醒时分的这席金玉良言,小英如果不是继续装睡,难道她的数学好像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