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独立以来,不同民族和文化群体之间的互动与磨合一直都充满挑战,民族主义在我国的发展是复杂和深层的。我国的民族主义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世界各地新兴民族国家开始纷纷独立,我国也在同时期通过不同民族团体之间的合作,开始寻求独立和自主权,结束了殖民统治,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内的种族矛盾和国族或民族建构的问题了。
民族主义研究长期以来都是政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领域里的热门主题,而解释民族主义现象的其中两个著名理论:民族象征主义(Ethnosymbolism)和现代主义理论(Modernist Theory)代表了国内两个主流的民族主义思潮,很大程度上解读了我们这个多元民族国家里的民族主义动态。
民族象征主义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认同,建立在共同的文化、历史、语言、宗教或民族符号上,也非常强调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这种只强调特定文化和历史的论述,忽视了我国多元文化和不同民族共存的事实,引致了社会中的分裂与排斥。
在我国漫长的种族政治历史里面,“马来主权”和“马来人至上”是马来人政治里的其中一个主流思想,单一种族的政治诉求虽然给予了特定族群一定的安全感,却忽略了其他群体的存在,令他们感到被边缘化。
现代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则认为,国家是建立在共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系的现代化进程,而不仅仅是历史或文化因素,社会的工业化和民主化才是驱动民族主义的动能,国家通过公民参与的政策制定塑造民族认同,并不受文化和历史差异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曾经有过广泛的“国族认同”讨论,提出以多元文化为主的国民认同,尽管我国少数民族的权益问题一直都存在著挑战和争议,但我们在国际社会大部分时候都展示著我们的多元性和现代性,现代主义的民族观点和元素并没有被摒弃。
两个思潮
我国的民族主义多年来在以上两个思潮中游走,而马来政治在近年有趋向于更为民族象征主义的实践和体现,国盟和马哈迪更是利用种种历史偏见和种族政治危机论述,赢取马来选民的支持,这种民族主义观点是无法确保我国的多元和稳定性的。
现代主义理论主张民族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我国若要跳出目前令人担忧的极端单元的政治舆论,则唯有通过实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现实,结合国家人民的共同目标,同时倡导包容、多元和民族原则,才能建立更为稳固和有持续性的国家身份和民族认同。
而这个国家身份和民族认同,并不意味著它否认了种族文化和特征的重要性,而是将它们置于更广泛的国家建设背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