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与本地马来语学家张瑞发博士、马来友族爪夷文书法学者扎丽娜老师(Cikgu Zalina)配合,融贯华巫书法的新创作。张博士特地挑选了20句意义内容相同的中文、马来文谚语,让扎丽娜老师和我以两个不同文字的书法来创作,并办了一个展览发布会。间中我学到了一句马来文谚语 : Tak Kenal Maka Tak Cinta,说的是“不了解不爱”,意即我们若不尝试去了解某个人、事、物的话,就不会进一步的去珍惜、疼爱它。
中国文学家梁启超先生,于20年代初的一篇演讲稿里,提到了“敬业与乐业”这句话。他提出了敬业和乐业的论述。加上“有业”,他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与重要性: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梁启超先生强调,我们必须先“有业”,才能有“可敬”、“可乐”的思考主体,勉励人们尤其要做到“敬业”、“乐业”这两部分。他认为,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过程中才会产生对做好某一件事的责任感,从中感受到工作乐趣而能持之以恒的继续努力下去。《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不也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吗?有了“业”,该如何“敬之”、“乐之”?知易行难,看似简单,却为之不易。
我们对一些身边的人、一件欲花心思功夫完成的事,或一件具内涵艺术作品,该如何持续去珍惜,或持之以恒的把该事情做好,进而做到“敬之”“乐之”呢?其实最为重要的,之前是要有对它们产生的了解、领悟与热忱,以及进而产生的“惜爱”,这才能永久。
我从职场退休后从事了我个人的兴趣工作,即沉香与书法的鉴赏与推广。个人觉得,这类极富艺术价值的沉香与书法,若不与客人多讲解沉香形成的背景、书法基本观念与文学知识的话,加以价格不菲,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客人甚少会花钱去欣赏这类的艺术品的。
大家都晓得,沉香功用繁多。最简单的行销方式,就是神话它的药性、宗教特性如辟邪作用、或医学上对各种疾病的疗效,包括沉香的周边产品,都可轻而易举的推销出去而热卖。但,这绝对不是一个负责任的业者,所应持有的行销工作态度。而我采取的,是不讨论其商业价值考量,而是乐此不疲的从沉香的性质与历史做详细介绍、其种类、适合的结香环境、各类沉香种类在鉴赏、品闻之差异等等,尽量对顾客说个一清二楚,把客人带进正确方向去鉴赏。然后,再他们所得到对沉香新的正确认知后,才来掂量我的沉香品质之优与劣。书法亦然:若不让客人(尤其是外国客人)了解我们中华书法的基本,包括文房四宝的介绍以及书法所写的内容与写法等,这又如何能让客人自动掏钱去欣赏你的作品?
所以说,Tak Kenal(不了解) Maka Tak Cinta(不会去爱),“了解”在先,才能真正懂得“惜爱”在后。在这次中文、爪夷文共同书法合作过程中,我觉得我跟张瑞发博士及扎丽娜老师配合得非常愉快融洽。这是她第一次以中文书法用的毛笔,取代了她所惯用的竹制硬笔来书写爪夷文,觉得甚是有趣。而我在合作过程中,也了解到从右到左书写的爪夷文,也有咱们中文如“招财进宝”的“合体字”写法,甚是有趣。彼此 Kenal, 才会 Cinta 对方的文化与优点。我国全民,在今时今日,不也应该先要彼此 Kenal 而后才会彼此 Cinta 吗?
担忧接触多了会被对方同化?
我想,只要我们多坚持自己的传统文化信念,心胸放宽接纳与认识他族文化的好处,就如我们学习日文、韩文一样,多讲几句“Kon Nichiwa”或“Annyeong Haseyo”,相信我们并不会因此而改变了我们挂在口边的“你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