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的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被暗杀身亡,这位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他的名字与种族平权运动和非暴力抗争永远地绑定在一起,他以《我有一个梦》为题的演讲,更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演讲之一,甚至影响了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的民权运动支持者。
1776年,美国发布《独立宣言》,宣言中的 “人人生而平等”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成了标志性的陈述,然而宣言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美国的种族主义,还是长期地存在著。
美国独立后,蓄奴制度并没有被废除,黑奴的苦难从17世纪开始,一直延续1863年,林肯总统才在内战期间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是美国独立后的第87年。
然而,解放黑奴后的美国,黑人的民权依然受到各种形式的剥夺和歧视,比如种族隔离制度,一直到1950-60年代的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也是马丁路德金活跃的时期,美国国会才通过了1964年《民权法案》和1965年的《选举法案》,撤销了公共场所的种族隔离制度,也保障了非裔美国人的选举投票权,民权运动走到这一步,已经是解放黑奴后的一百多年了。
美国独立至今两百馀年,奥巴马也在2008年成为了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但是2020年非裔美国人乔治.佛洛依德被警员制服期间死亡事件,却还是引发了“黑人生命同样重要” (Black Lives Matter)运动,继续在抗议著美国的种族歧视,可见要做到人人生而平等,还真的是一条漫漫长路。
与美国相比,马来西亚还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中央政权的轮替并没有减弱种族主义氛围的笼罩。追根究底,马来西亚联邦宪法为土著和非土著作了区分,也阐明了以种族区分的“特别地位”条款,已经为种族政治打开了方便之门;国内种族保守势力的增减、国际伊斯兰政治发展的影响、乃至各种族之间的偏见,都影响著我国追求种族平权的发展。
共存共荣的梦
马来西亚要在平权运动上有所突破,也需“林肯”和“马丁路德金”,这并不是期待英雄的横空出世,“林肯”代表著执政集团的意愿和决心,如果执政党没有打破种族主义现状的勇气,一切的努力将事倍功半;而“马丁路德金”则代表著一个“梦”,这个梦不是以非土著为本位的想像,它必须是能够承载所有马来西亚人互相尊重、共存共荣的梦。
马来西亚种族平权注定是一条漫长而崎岖的道路,它不会一蹴而就,只能分阶段性,随时准备进一步退半步地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