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好友母亲仙逝,享年九十有馀,算是上寿往生了。然而在灵堂上,却见好友心情悲伤郁闷,慰问之下始知其母病逝于医院中。原来老人家往生前在最后的医疗过程中,孝顺的友人带著老人家向三名专科医生求助,希望能倾全力治好母亲的病。前两位大夫检验了老人家的状况,结论都是一致的,即老人家许多器官经已衰竭,年寿已至,家属宜做好心理准备。
失望之馀,友人再向第三位专科医师寻求协助,不料该医生的诊断非但令人心碎,更让友人自责不已。因为医生告诉他:你们现在才来找我为时已晚。倘若早来的话,兴许你母亲还有得救。言下之意,拖延找他已误了医疗的黄金时期。母亲去世之后,这医生的话令他久久无法释怀,似乎责怪著自己,母亲的病逝,皆因他拖延找那位医生所造成。
这事件,令我想起读过的一篇文章来。台湾著名学者蒋勋先生,在他一本著作“南朝岁月”里,提到一个小故事,即 :教导蒋勋先生“书画品鉴”科目的教授、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曾负责将北京清宫文物南迁、而后押运至台湾的庄严教授曾告诉他们,书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乃一代书画仿伪高手。有一次某人拿了一幅高价收购回来的石涛大师作品,让张大千先生鉴定。张大千先生一眼便看出,该赝品乃出自于自己之手。二话不说,张大师立马赞道:真迹、真品!并提笔加了题跋验证。
就有同学问庄严老师道:那我们学“书画品鉴”这门学科来干嘛?庄严老师耐人寻味的回道:你心里知道是真是假,但可以不说吗?
好一句“可以不说吗”。这则故事,带出了一个大道理:就是人世间,有许多事情不一定要说得太白的。甚至有时候,为了某方面的善意考量,还得讲一讲所谓的白色谎言以应对当下不同的局面。张大千明知该收藏者手中的仿作乃出自于自己之手,他大可告知对方实际情况。然而大师选择的是善意掩盖事实,成全了花巨资收购该作品者的心里愿望。倘若他说出了真话,对这收藏者以及既成定局的事实而言,又会有何正面影响呢?答案是没有。比起收藏者开心的带著张大千“验证”后的作品离开,以及带著失望的心情铩羽而归,何者较为正面而厚道?所谓大师风范,由此可见一斑,这就与所谓的专业道德不太相关了。最近看著一些有关中国清朝秘史的短片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案例。其中大多“不说实情”,不外是为了顾全朝廷大局、或给予皇帝及领导颜面,甚至是明哲保身以免遭到杀身之祸等因素。这是一种生活上的智慧与谋略,也可以说是一种立身处世之道。
回到原话题,倘若友人带著病危的母亲找第三位医生时,即便该医生分析结果后证实是“为时已晚”的话,他若能安慰友人,而不是说那些刺心切骨、令孝子及家属难过自责一辈子的无谓直言(我倒觉得该医生多少有点“马后炮”、踩著其他医生来炫耀自己),那不就是一种功德无量的医德了吗?大凡专业人士在于事无补、并在道德准绳的衡量下,心里知道某不可逆的事实真相却不明说,那可是一种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功德与善业,它能让人们安慰而不自责。该医生或可对友人这么说,同意前面两位医师所诊断,若再进一步积极治疗,对九十馀岁病危老人家而言,成数不高却会是一种折磨,家属就别再继续为她治疗了,要有心理准备才是。
该医生若能如此婉转,友人今日大概也不会自责至此,这可是功德无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