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新村念华小时,所谓的小学三机构是健全存在,当时的家教协会主席、校友会主席和董事会董事长都是村内重要的大人物,学校有任何活动,三位大人物就一定是座上嘉宾。
只是在十几年前,因为董事会对于礼堂管理与校友会闹得不愉快,当时的校友会领导层觉得董事会太过蛮横霸道,直接就将校友会解散,从此母校再也没有校友会。最近几年有听闻学校董事长希望可以找人重新注册新校友会,无奈无人有兴趣,至今三机构就少了校友会。
中学毕业后离开马来西亚到台湾留学,一开始是中学学长姐在台湾负责接待,将我们这种初到台湾的新人送到各自所属的学校。那是2000年的事情,当时的网络刚开始普及,很多资讯的收集不如今天方便,银行账户、电话卡等等的问题如果没有学长姐带领协助处理,则需要碰上许多钉子,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校友会的意义。
上世纪八九零年代因为资讯流通的不便利,留学生之间的消息交流、故乡的重大课题等都是以校友会作为平台进行交流与传播,加上每年的返乡机票团购、货运行李运输等,各独中和地区的旅台校友会都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当时可以说是校友会功能最强大的时候,不少的校友会都能够在台北租上一个空间作为联络站或是活动中心,供台北以外的校友们到台北参与活动或是会议时可以暂住休息。
在台湾留学那几年,正好遇上旅台校友会被网络科技“霸凌”得体无完肤的时候,网络贩售机票开始取代传统的旅行社开票,廉价航空优惠机票更是穷学生最爱,一个重要的财路就此断绝。
接待和安顿新留学生部分,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各种讨论区、群组让任何人可以在弹指间找到各种“攻略”,从机场到学校、外国人银行开户、日用品采购等等,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校友会存在意义
所以社交媒体盛行后,直接夺走了校友会作为联谊和资讯交流的功能,大家可以直接与想要联系的人保持联系,不需要透过校友会的活动应酬交流,这么一来整个校友会存在的意义就被分解得支离破碎。
回到马来西亚后,有一段时间从事华团工作,知道了留台联总、校友联总,也认识一些留华同学会的朋友,中学母校校友会,大学校友会也曾经有学长姐拉拢我加入,后来也一个都没加入,毕竟到了这个时代,组织作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早已被网络取代,不再有过去的优势,大家都在迷惘组织的功能与存在,也都面对会员流失的困境。
或许校友会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找到新的定位和功能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否则年轻一代将不再有兴趣参与校友会活动,华人社团结构将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许也是整个时代洪流下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