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月前,疫情开始舒缓的时候,我们安排了一场智慧晚宴,享用素宴后,由继程法师开示及与受邀的企业界朋友进行交流。我是活动的召集人和当晚活动的主持人。在活动开始前,我收集了很多的问题,主要是请教师父:经过这次疫情,在生活上、工作上、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都带来了很大冲击,我们应该如何安顿身心?
继程法师在开场的时候,很风趣的回答大家:我的生活其实是很简单的,大家的问题都是很复杂的,我这个简单的人怎么能够解答大家那么复杂的问题呢?复杂的问题,你们应该去请教专家,学佛和禅修的人是要追求简单的。不过,今天大家能够出席这场活动,就表示大家都活过来了,而且活得不错,大家应该已经找到应对的方法了。
法师进一步说,学佛的人常说一句话,一切随缘。一般人对于随缘有错误的认知,认为随缘就是随便,也就是怎样都可以。随便在闽南话是“qin cai”,法师说应该是“请裁”的意思;也就是请你来裁定。那到底应该怎样裁定呢?
正确的解读是:随缘是因为看透了、看懂了因缘,然后再做出选择,这才会产生智慧。所以法师开玩笑说,随缘其实是一点都不随便,至少不是大家认为的随随便便;随缘其实是要做到随顺因缘。随顺因缘的关键不在于“随”,而是在于“顺”;顺就是要顺著当下的因缘,当下该怎样做就怎样做,不要勉强,也不要逆著因缘来处理。
水上行舟的比喻
法师利用在水上行驶的一艘小船或舟来做比喻。首先,只有在涨潮的时候,船才能出海,我们常常说的水涨船高,就是一种随顺因缘。另外,在退潮的时候,我们会把船栓在一根棍子上,关键就是那根绳子;为什么?如果绳子栓得太紧,涨潮的时候,船就会翻掉!但是,如果栓得太松,那船很可能就会被流走。而什么样才不会太紧或太松?那就是靠渔夫的经验,也就是智慧;就是他们看透了其中的因缘。
所以,法师说禅法讲究的是心法,而不是方法,因为方法是方的,也就是固定的。方法是比较属于戒律的范围,但并不表示戒律不重要;反之戒律是基础。心法是不固定的,是随变的,也就是随著当下的因缘而变化。但是,我们的心都太在意自己的想法,或者预设的结果;所以当结果不如我们预期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很不自在、不舒服、不满意。我们的想法和预期其实就有点像前面说的那个绳子,形成了我们的局限。
因此,当外在的环境产生了变化,我们就会有很多的不自在,譬如说这次的疫情。疫情让我们不能正常的见面、活动和上班,我们觉得了不自在,我们想要赶走这个不自在,但是却赶不走;而我们越赶不走,就会越生气、越烦恼。本来一天很少时间在一起的夫妻、父母亲与孩子,因为相处的时间多了,反而看到了很多彼此的不协调、不同意,所以又生起了烦恼。
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转个念,好好去享受和珍惜这一份因为外在的不自在、不自由,而带给我们更多相聚、相惜的因缘?
接著师父说,虽然禅法是讲究心法,但是学习禅法还是要讲究方法。所以,学习禅修是需要有一个不受干扰的空间,把所有的外缘、干扰都放下来,然后去面对自己的身和心。
而在一起学习禅修时,我们有一些规矩,这些规矩是首先让我们学习照顾好自己,然后可以照顾好与别人的互动方式。其中在禅修活动中的静语或者不讲话,就是为了自己不要被干扰,也不要去干扰别人。然后,我们就一起睡觉、起床、吃饭、打坐、做运动、打扫和各种修行活动;因为有了前面的规矩,所以大家才可以好好学习。
学习什么呢?就是学习放松,放松自己,让自己的身和心都放松,然后慢慢安顿、安静下来;因为安静下来的心才会产生一种清净、觉照或明的力量;而看见因缘就是要这个明的力量;也就是禅的智慧。
这个历程需要有经验的老师来带领、引导,但是这条路是靠自己用自己的身心去体会和经历。学禅就是要把这些方法用在日常的生活,越用就越好用,就像那些有经验的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