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了匆匆忙忙赶最后一班渡轮回家,工作草率影响报纸品质。限你不得重犯,必须即日起在槟岛居住上班。”那是当年新加坡《南洋商报》总社经理兼总编辑施祖贤先生签发予华运栋博士的警告信。
华博士自传《生命绿洲》(台北:周大观文教基金会;2021)回忆此事,读之感伤。个人和家人日常的生活作息彻底改变了:华先生从此在报馆过夜,铺了帆布床睡在编辑部。(页230-231)
施总此令确实耐人寻味:渡轮码头,正在报馆对面,过了一条马路就是,五分钟用不上。说是匆匆忙忙,大可不必。何况,渡轮最后一个班次,迟至凌晨两点。华运栋博士从下午四点工作至午夜十二时,随之下班,何错之有?
结果,折腾一阵,经过报社副总编辑刘用和先生北上调查,总算取消指令,还了清白。尽管这样,日后调薪,唯独华博士一人没有加薪;以后升职,身兼多职,一人总揽,乃至减薪。置喙事情曲折,蹊跷一目了然,自不待言。(页233)
说到底,任何耐人寻味的忿忿不平,往往都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投影了一个企业的作业文化。纵然人事设有既定的标准作业流程,要是不怀好心,自然亦可见缝插针,搞小动作。
偏偏据理力争,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一般也没有好结果。难得华先生随遇顺之,坚守岗位,待见明月。他要是不是呢,壮怀踌躇从此流失;公司最终失去的,恐怕不是一个人力的芥蒂。
王朝的崩溃,政权的轮替,追溯上来,也是这样。《高祖本纪》刘邦所云,不是沾沾自喜,而是经典箴言:(子房、萧何、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然则,华运栋博士最后还是选择离开报业,开始人生一段段大气磅礡的新征途:开拓美华合作社,随后转身开启了温馨苑的峥嵘千里,以辅导之大愿,擂响心灵医院的大业。
回头一看,华博士的一生,确实像是一艘渡轮:此岸度人,再登彼岸;然后回航,载送下一班的芸芸众生。来来往往之间,物是人非事事休;唯他没有停航,继续载动许多愁:才下这头,又到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