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2日东方日报专栏作者张济作先生以《华教力量何在》之名,呼吁大家支持由董教总及八大华团发起的“维护宪法精神,捍卫母语教育”签署运动,以回应马来右派组织提出的华小及泰米尔小学教育违宪诉讼,张先生在文中表示这个运动目前仅有两千馀社团及学校签署,仍急需要大家的参与和支持,以捍卫我们的华文教育。
盖章签署运动是华文教育发展史上最常见的民意收集方式,从独立大学开始,只要华文教育面对挑战,就会有盖章签署大会,以回应官方、有心人士的打压,过去数十年来,每次涉及华文教育发展的课题,都是一呼百应,全国从华人精英到草根,无不是响应参与,只是这次除了上个月30日对外宣布发起签署运动后,就静悄悄,华教圈子以外几乎没有人关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华文教育在这片土地发展两百馀年,早已小树成林,而马来西亚华社也一直以两岸三地以外最完整的华文教育系统而自豪,只是这成林后的华文教育接下来该如何继续前进,却是面对各种困境,而其中最大的困境就是大家已经不太想讨论华文教育,比起华文教育的讨论,大家更关心的是各种政治、经济、生活、疫情与自己生活更为密切的议题。
不讨论华文教育的原因很多,包括大家已经把华文学校当作理所当然,独立至今数十载,华文小学、华文独中都已经有完整的教学架构与运作模式,先辈们引以为傲的抗争、林连玉先生的公民权、独中复兴运动、独立大学运动、茅草行动等等的事件早已离今天的年轻人越来越远,大家享受华文教育的成果,但已经无法感受当初激昂的情绪,那些悲情除了当下能够牵动情绪外,已经难以让年轻人有共鸣。
过去抗争的历史已经非常遥远,但华教组织的内斗却是今天很多人亲身经历与感受的事件。
过去二十年来的新院风波、董总分裂、各自为政的组织群众大会、入禀法庭对簿公堂,此外网络上不同派系的华教领导人支持者的骂战、贴标签等仍然历历在目,网络上也仍然轻易能够找到不同派系叫嚣、冲突的文章、照片,甚至影片。那段大冲突后,多少曾经关心华文教育发展的人选择转身离开?今天又有谁能够说清楚这段经历?
未来走向
对于华文教育,现今的华人社会仍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当中,所有华教有关的课题底下除了简单粗暴,如叛徒、伪董总、卖华这类标签外,其他的一律说不清楚,除了没有争议的悲壮抗争史外,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已经没有太多的讨论,更没有对话。
不谈未来,那今天华教组织在谈什么?谈谁更爱护华文教育,最近雪隆董联会改选仍然围绕在吵了数年的小学爪夷文,争论彼此在这件事的功过就是一个警讯,围绕在谁做得多谁做得少,谁是功臣谁是叛徒之类的标签有意义吗?看在一般民众的眼里,是什么感受?这样的情况又怎么会有人想要再去讨论和关心华文教育课题?又如何能够像过去一呼百应的华社动员?
华小老师是公务员不敢谈,独中老师想谈但被生活压力和分数主义压著闭嘴渐渐也没有人谈了。当年不管是站在前面抗争,或是在幕后提供各种资源的那些先辈一个个的离开后,第二代们不见得理解老人家的心情和看法,没参与也渐行渐远,谈不了。华小独中的学生因为考试、才艺、休闲娱乐等满满的行程,华教发展这等大事还是让大人来关心,无法谈,结果就是华教已经进入不了大家的话题当中,剩下就是激昂的口号而已。
所以华教面对的最大困境是国家的社会、政治等大环境没有改变,内部支撑成长的已经越来越少,当大家都不再谈华教的时候,或许也意味著我们不再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滋养这棵两百馀年的华教老树,这样的华教发展逐渐显得无力而渐渐凋零,慢慢的被遗忘,到时又有谁会感到惋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