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文豪歌德曾说:“谁若不晓得外语,就不晓得自己的母语。”现代宗教学创始人麦克斯缪勒(F.Max Muller)则表示:“谁若只知道一种宗教,对宗教就一无所知。”
质言之,缪勒若是正确的话,那恐怕世间很多人都“不知道宗教”,因很多社会长期以来都没有“多知道不同宗教”的传统。反之,这些社会一般上都会认为人们只需要知道正确、绝对、权威的“本教”即好,其他宗教若非“邪教”,万万不可接触,否则亦仅是不值得花时间去认知的“迷信”。
惟说实话,要深入了解一主流宗教也诚非易事,毕竟相关的经典、思想、行为、文化现象等加上研究成果,往往汗牛充栋、缤纷多彩,且经常还需通过亲身参与及固定修行来体会。或正因此,一般人确实没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充分认知其他宗教。
无论如何,缪勒的话显然是针对宗教研究者或整体学界而说的。他应该对当时所谓学者,乃至知识份子、文化人等,若只接触过一种宗教就对“何谓宗教”侃侃而论颇不以为然。毕竟自踏入现代,人们已发现并承认人类社会的多元和多样性,包括宗教,若还囿于本教的单元、独家视野和观念来论宗教,那著实是不“理性”的。
难以打破观念
事实上,相比于知识还没那么开放和普及的古代,今天识字率已大大提升,再加上各种科技的方便,一般人也不难接触各种宗教资讯。若不求深入了解,要基本认识各种宗教,已大体不成问题。惟理论上虽如此,但若人们的观念还是停留在“知道本教就好”,甚至还很抗拒、排斥他教的话,那即便文化水平很高、科技很发达,这些人也很难“跨出去”去认知其他宗教。
也许就是仍有不少教徒,乃至宗教组织坚持没必要认知其他宗教。他们从本质上就对宗教多元抱有负面看法和态度,觉得全世界都该信仰本教才对。换言之,承认宗教多元是对本教之绝对性、唯一性、崇高性的否定。所谓多元只是过渡性假象,迟早都会“幻灭”,所以严肃、真诚地认知其他宗教终究是无谓的——顶多也只能是为了一些“现实”目的,如说取而代之。
再说,宗教是一种集体性行为,有其建制,所以有可能许多教徒也只是跟著建制走,既然“上面”不提及、不鼓励,甚至反对认知其他宗教,那他们也不会想要“跨出去”。当然,若上述的“邪教”、“迷信”观念已深入教徒意识和心理的话,就算无建制阻挠,某些个人也不会或不敢去接触其他宗教——甚至连踏入其道场也抗拒。
总之,缪勒的多元和实证主义观点是站在近现代西方理性传统上表达的,有其经过几世纪之人文主义崛起和科学革命启蒙的痕迹。或许对于东亚和南亚的某些宗教传统来说,如此宗教多元观本来就没问题,但对仍深受特定宗教传统“约束”的一些社会而言,要从本质上接受宗教之多元而开放地去认知和认可其他宗教,恐怕还真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