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某些宗教信徒来说,宗教并非只是个人生活中的一个层面,由个人决定应当如何,而是所有生活,乃至生命的全部,因而必须交由宗教“权威”来决定一切,包括个人由内到外的生活。换言之,这些信徒基本上不认为信仰是可以自由的,即其并非个人和宗教之间的横向“双向关系”,而是个人必须完全归属于宗教的纵向“单向关系”。惟问题是:谁是权威呢?
在古代,由于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因而现实中的宗教权威一般上即是社群里有能力“通灵”的巫师、庙祝,或者宗教组织及其主要领导阶层。甭说,这自然给予了社会中的少数精英扮演宗教权威之角色的机会。所谓精英,除了宗教专职者如巫师、教士之类,也包括政治精英如酋长、王室、地方首长、乡贤等。通常这两类人会紧密合作以领导信众,有时候政治精英还被宗教论述赋予某种“神性”,如早期的中国皇帝、印度拉惹和日本天皇。
在西方,原罗马帝国的某些王帝多少也被赋予一定神性,凡公民都应当祭拜之。基督教化之后,在宗教事务上,西罗马大体交由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领导,但在东罗马,皇帝还是宗教的最高领袖。罗马帝国崩塌之后,西方各国的君主也大都自视为神权代表,在教会的辅佐下,替上帝统治老百姓。一直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开展,人文主义和世俗主义崛起,众王室才渐渐被剔除了神性,只保留为宗教传统及文化的主要继承者。
勿盲目信赖“权威”
质言之,今天的西方社会,由于现代化的各方面效应,包括知识普及和文化水平提升,个人的权利及能动性也大为提高,因而宗教权威就难以持续被宗教和政治精英所垄断了。一般上,西方政治精英在主要政务上会避免涉及宗教,以免违背政教分离原则。至于宗教组织和领袖,虽或仍自居为宗教权威,但一般人(甚至信徒)则未必“买账”,乃至动辄批判之、挑战之、嘲讽之。简言之,现在的西方宗教组织和领袖,已非严格意义上的权威。
现代社会的个人主义化难免会削弱了精英阶层的宗教权威地位,但这并不意味著权威也跟著凋零,毕竟许多宗教也有其经典,而经典本身即可(乃至本当)发挥一定的权威力量。实际上,与其光靠他人来传达和指示,信徒本该自己深入经典,了解经义,如此方能真正认知和体会宗教,也可避免被教界的一些别有居心者所蒙蔽和误导。惟可惜也有不少信徒一向“懒于读书”,光爱依赖别人所消化的宗教知识和体验,因而容易受骗。
总之,对于那些尤其否定个人信仰自由,只想全心全意地归顺、投靠某种权威的信徒而言,传统的宗教和政治精英虽仍可征询、参考、借鉴、尊重,但实在不应完全把自己的信仰交付于之。毕竟,现代社会已赋予个体更大的自主性和自主权,权威虽或仍属必要,但对权威的选择和检验还是可以更慎重,否则就辜负了现代化的“恩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