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持或不反对国民型学校khat(爪夷文书法)艺术教学的朋友之中,有的提出爪夷文不过是一种书写系统,不能把认知或学习khat和宗教同化扯到一块。所以他们实在无法理解为何华社某些人对此事要做“过度诠释”,而某些华社媒体也过度渲染或聚焦之,这只会显示华社的不理性、不开明、不冷静。
即便后来也有学者和宗教界人士提出传统上khat艺术即带有宗教意涵——似乎意味著学会了khat艺术,学子们更容易或习惯接触并吸收某宗教讯息——但这显然也未能说服这些朋友改变或折衷对有关教学的支持或认可立场。
将爪夷文书法世俗化
的确,只要学校里所教的khat艺术摆明并坚持走世俗路线,不掺杂宗教讯息,那就不能硬指其暗藏宗教意图。换言之,就算传统上的khat艺术含有宗教味道,但并不表示就不能纯粹作为一种书法艺术来欣赏,乃至学习。这就如传统上嘉年华(carnival)是带有宗教意涵的庆典,但后来也渐渐转化为世俗活动,所以不论什么宗教背景者,都能参与或举行嘉年华。
惟不管怎样,本人觉得华社众多人士的“敏感”和“起哄”,自然不无情有可原之处。毕竟我国的宗教化走势太过汹涌,早已碰触到众多国人最内在的神经线,所以难免会顾虑重重。许多人(包括部份穆斯林)对自80年代以来一再纵容宗教主义侵蚀世俗政体的掌权者(就算已实现政权轮替),已经无法信任。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华社对khat教学的反应,竟然还激烈过对国民学校历史教科书内容严重偏颇——尤其太著重某宗教资讯的反应。难道书法比历史教学所可能带来的思想或文化“入侵”更严重?
话说回来,无可否认,教育部长和好几位政府领导都声明khat教学并不带宗教意图及意涵,只是多年来坊间已普遍流行“政治人物不可信”的印象乃至观念,所以恐怕单是一两句声明已远不足够。
或许政府有须更明确地表达khat艺术以及爪夷文本身是“世俗”的,非哪个宗教的专利,欢迎人们自由使用之,甚至包括应用在各种宗教用途上,如说在基督教堂外墙漆上“神爱世人”的khat艺术标语,或在佛殿内挂一幅“我佛慈悲”的khat艺术匾额。如此即能能打破khat的单一宗教形象,也能全民推广khat艺术,突显多元文化的融合性,实属一举多得。
另外,过去前朝时期不允许流通马来文《圣经》和非伊斯兰教使用“阿拉”一词的案例,显然也出于部份民众“非理性”的“恐惧症”。新政府若不认可今天众人对khat的“恐惧”,那也不妨开始检讨相关决策,相信这会有助于重建人们对政府中庸、开明、公正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