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将空乏的心灵变成开放的心灵。 ——马尔康.富比世
当您的人生遇到困顿和瓶颈时,您会如何自处?是怨天尤人(都是社会的错)?还是会豁达、从容应对?
当有些不合理事务发生时,我们是继续锲而不舍地去探索和修正之,还是会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抱著反正“船到桥头自然直”、“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心理?为何有些人总是遇见“不善的人”,在职场关系中无法有效跟别人一起合作共事?为何总觉得别人处处针对我?为何常觉得默默付出的是我,论功奖赏独缺我?为何有些人总在“不适当的场合讲不适当的话”、在沟通时常“词不达意”?上述几个情境,都是未来教育改革需要注意的事项。
掌握4C能力
教育界常号称要教导孩子带得走的能力。每当我们看见学有专长的人才,其专业素养良好,又具备亲和力、谦逊态度等素养,就感觉到美好教育的良效。然而,许多时候,我们也会遇见到上述(不良)情境的人士。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如果根据最新教改趋势,教育界应该要关注孩子的品格、技能及态度等核心素养,而不是灌输知识及教导孩子死记硬背的材料。因此,让学生能跨学科来学习,并且以整全的观念来看待抽像和实相世界,才是正道。事实上,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所推展的PISA评估模式,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4C(Creative and Innovative、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Collaborative、Communication),即创意与创新力、高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同侪协作力以及善于沟通能力。这些能力基本上概括在阅读、数学及科学这三个领域,而这三个领域其实并不限定在那一个学科而已,而是强调跨学科的思维整合及实践过程的学习体验等。
日前,董总教育委员会所开展的“独中课程改革交流会”上,针对“独中课纲修订”的讨论中,某些独中教育工作者还在纠结于“五天制”或“学科节数”上,就显然没有掌握到这一波教育改革的要点。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力”(也就是4C能力),才是这一波教改所要下功夫之处。
“生有涯而学无涯”,学习是无止境的一件事情。学校教育能给学生的,不应该是一堆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带得走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探索及问好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协同合作的能力以及创造创新的能力等。
在这个通讯科技及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不能再纠结于老师教多少知识给孩子(应打破节数的迷思),因为这些知识只要“谷歌”一下就能找到了。
我们真正要下功夫的应是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毕竟“教育就是当你忘了所有老师教的知识时所存留下来的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