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与否,晚近40年,马来人政治舞台上,都离不开马哈迪、安华、哈迪阿旺,以及2015年逝世的聂阿兹。这些领袖都以各自的魅力与光环,建立本身的领导权威;再以个人意志驾驭国家机关、政党方向,驰骋政坛数十年,受追随者拥护。
先说安华——1998年遭罢黜下野,后隔著铁窗发出号令,将街头力量引进公正党。创立初期的公正党可谓乌合之众——巫统失意分子、ABIM(伊斯兰青年运动组织)领袖、社运人士,左倾的活跃分子等带著各自的理念、议程入党。每一次党选都是各派系的一次角力——向左、靠右或往中间,更“民族主义”、更“伊斯兰主义”,或拥抱“多元”,是掌权之前的理念之争。
尽管派系之间各有胜负,分歧不断,在不同阶段出现各异的矛盾,党内却几乎一致对安华的领导深具信心,相信只要安华在,公正党就不会背弃自己的理念。公正党对新经济政策的立场、对阿拉字眼争议的看法、对王室的态度,更多时候是安华说了算。而安华也凭著个人的牺牲占据道德制高点,撑住公正党将近二十年。
转态拥抱巫统
至于伊党的哈迪阿旺与聂阿兹,时分时合,充满张力。1980年代的哈迪训诫(Amanat Hadi),在巫统与伊党支持者之间埋下仇恨,数十年后哈迪转态拥抱巫统,支持者似乎适应得还可以。聂阿兹本是保守宗教师,2008年“308政治海啸”洗礼后,以温和、包容形象面向全民,传统支持者亦欣然接受。
有趣的是,晚近10年,这两个元老对巫统截然不同的态度,左右著伊党的方向。我们不妨设想:若2015年逝世的不是聂阿兹,伊党今天恐怕会是另一个样貌。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假设:由聂老罩住的“温和改革派”在同年党选中不会连根拔起,民联就不会解散。《华尔街日报》7月2日揭露纳吉26亿丑闻后,保有原来实力的民联就有条件主导对抗纳吉的力量,接下来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15年后东山再起
而曾经掌权22年的马哈迪,则用国家机关打造自己的权威,让自己大权旁落后,还在马来人社会发挥影响力,15年后东山再起。马哈迪不掩饰自己是马来民族主义者,但他对马来统治者态度坚决,甚至不惜对抗王室。马哈迪走不出“马来人贫穷、华裔富有”刻板印象的旧观念,摆出一副对马来人“爱之深责之切”的态度,巧妙延续了马来人优先的“扶弱政策”。
比较吊诡的是,由于“马来民族主义”形象根深蒂固,马哈迪在509变天后撑得住压力,委非马来人穆斯林出任财政部长、总检察长、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等要职。
四个人物在晚近40年, 存在微妙的互动。1982年,马哈迪邀安华加入巫统,联抗伊党。1998年,马哈迪罢黜安华,下野后的安华结合伊党势力,共抗马哈迪—巫统。直到2018年,马哈迪再度与安华联手,而伊党则站到希盟对立面,惟此时此刻的马哈迪与安华,都已在巫统之外。
可以想像,未来五年,本地政治的起伏波动,还是离不开这三人的博弈。这个世代之后的领袖,如阿末扎希、末沙布、端依布拉欣、阿兹敏等,都没有如马哈迪、安华、哈迪、聂阿兹的特质、高度与威望。未来领导团队的建立、社会共识的打造、国家制度的建设因此变得重要。
这个社会有必要也终将告别强人领导,只是如果强人离开之前政党还是乌合之众、社会分歧与矛盾日益扩大、崩坏的制度没来得及修复,我们又会在强人走后在乱局中,缅怀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