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董总11月18日提出的报告,《从马来西亚城乡与国家发展规划,剖析建立增建各源流学校的制度》,已经提供我国政府一个发展各源流学校的好建议,值得朝野各级官员参考。
该报告的总结谓:“追根究底,只要联邦政府像增建国小的方式一样,把华小、泰小等其他源流学校纳入增建学校的制度和运作机制内,就能进一步做出改善,进而建立具有真正意义的增建各源流学校的制度和运作机制。这个制度和运作机制是否真正获得落实,最终取决于联邦政府的政治决心、诚意和行动。”
根据该报告,从1999年至2008年,联邦政府批准增建16所华小,其中15所已竣工启用,还有一所于08年大选前获准增建的加影新城华小,估计将于2018年启用。从2008年3月大选后至2017年10月初这十年间,联邦政府没有批准增建华小。直至今年10月26日,联邦政府才宣布批准增建10所华小和搬迁6所华小。
没理由拖延建校
建校其实不难,需要政府有一套关于规划和落实增建学校的制度和运作机制即可。此制度和机制需要从联邦政府延伸到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层次,各级政府有各自需要扮演的角色。联邦政府需要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配合,才能顺利获得学校保留地,取得建校工程的相关准证等,才可能完成建校工程。
建校不难,不过需要时间,所以应该每年都要有详细规划。如果说从批准到建竣启用需要3年或5年,就需要提早规划,不要等到大选前才宣布。耗费10年才完成建校工程,就太令人见笑了。
既然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清楚建校需要经过一些程序和时间,就不应该彼此为难彼此,反而应该坦诚公开、相互配合。人民明白一所学校的建成需要联邦及州政府的配合才能成事,不需要邀功,也不需要奚落对方。
教育部副部长卡玛拉登日前在国会表示“教育部没有理由拖延兴建(宣布的16所)学校”,而州政府及地方政府也没有理由会故意拖延建校。只要大家不要将教育课题政治化,就一定能玉成增建华小的美事。
教育是千秋大业,不能儿戏,更不能将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当作政治皮球来踢,彼此推诿责任无助于培育国家栋梁。制度化建校及在有需要的地方建校,理应成为朝野政党及从政人员的基本共识。
朝野政党必须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渠道,诚心诚意的一起来发展教育。毕竟这个国家是大家的,相煎何太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