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美国汽车销量下跌,是2009年金融危机来最大的,令我想起2016年初,分析一些美国股票时,发现一家叫Credit Acceptance的美国公司,股价自2008年的14美元暴涨到2015年的261美元,暴涨约1860%(之前股价多年无特出表现)。它的2008年营业额3.12亿美元(13.41亿令吉);利润6700万美元(2亿8810万令吉);2016年营业额9.69亿美元(41.66亿令吉);利润3.33亿美元(14.31亿令吉)。
虽然有业绩支持它股价上涨,但自261美元见顶下滑一年多来,股价长期在170-200美元间波动,近期因业绩持续成长,而再度上升,但也潜藏著危险信号。
Credit Acceptance是一家提供消费者汽车贷款的金融公司。业务是提供汽车经销商融资方案,使他们能够出售车辆给消费者,无论消费者的信用历史如何。见微知著,我因此知道美国汽车销售量是建在忽视消费者的信用历史上,这和制造次级房贷的危机模式不是一样吗?
证券化扩大市场
显然这公司的业务就是制造“汽车次贷”,生产新一轮金融危机。而美国绝对不只有它一家如此做。因为超低利率,以及大量促销手段和汽车更新的需要,促成美国汽车的汽车贷款、拥有和证券化创下历史新高,截至2016年第三季就高达1,1兆美元(4.73兆令吉)。
和房屋次贷一样,通过证券化尽量扩大消费市场,如发明一种由次级汽车贷款构成的Skopos Auto Receivables Trust2015-2债券。所以推动汽车销售的不是经济成长,而是超低利率创造的汽车贷款,让更多信用评分不佳者获得贷款。目前有超过100万笔普通和次级汽车贷款违约,该数字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高点。
经济成长是要长期信贷投放在生产性行业,但是短期几年则只需要短期信贷投放在消费性贷款就能成功。经济周期频繁不息,就是因为消费性信贷的周期循环所造成。
所以一国的房贷,车贷和信用卡消费和经济起伏关系密切,经济也和股市息息相关。美国汽车销售近期大跌,其实就是对未来的一种预警。泡沫和金融危机无论怎样变,产生的背后逻辑都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泛滥的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