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欧洲似乎不太平静。4月18日,英国首相特丽莎梅宣布在6月8日举行提前选举,而这正好是5月7日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后的一个月。
这些年来,尤其是最近发生的种种事件,让冷战结束之后所建立政治体制正受到了颠覆性政治(disruptive politics)的破坏。今天,许多欧洲执政党采取的主流中央政治和自由贸易、经济一体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质疑,甚至可能失去了社会某些阶层的信任。与此同时,不断增长的民族主义也笼罩在欧洲之中。
以英国为例,脱欧投票显示大约52%的英国选民不再信任欧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尽管移民危机可能引发了脱欧,但欧盟一体化无法为英国社会的一些阶层民众提供切实的利益,这才是真正让他们支持脱欧的重要原因之一。随著民族主义日益崛起,任何执政党或潜在执政党都不能再持续推销往常的区域贸易一体化,而需诉诸民粹主义了。
竞选目标大同小异
另一方面,正在进行的法国总统选举也是在主流政治中面对著“破坏”。正如英国样,民族主义在法国升温,而这体现在玛琳勒庞以及她的反对欧盟、“法国优先”、限制公共场合的穆斯林信仰标志等政策或言论。极左翼候选人梅朗雄并没有出现先前一些人预测的“惊天大逆转”的情况,而被视为温和的马克龙现在则占上风。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些候选人的民族主义议程在竞选活动中有所不同,他们的竞选目标大多还是针对不满欧洲乐观主义建制派的选民。
如果这一届选举马克龙成功当选总统,而且犯下英国在欧盟政策上的失误,那么在下一届的选举时,很可能有更多选民,更倾向于选择更为极左或极右的总统候选人,这对欧盟而言并非好事,而且也不排除这些候选人主张法国脱欧,这对欧盟作为区域性组织的生存而言可是极大的威胁。
安邦智库研究员曾经指出,欧洲现在处于一个脆弱的时刻。法国和西班牙经济有所复苏,但国内失业率较高。英国的前景不确定,而如果德国拒绝利用更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欧洲的复苏将受限。现在,欧洲面对著的颠覆性政治,更让全球感受到焦虑和不确定性。
在地球另一端的马来西亚,或许是时候思考如何面对一个不平静的欧洲这样的“新常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