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多元文化社会,各种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乃正常之事。犹记得年轻时在某学院念书,有次去出席了一个圣诞节小“派对”,有趣的是:地点是佛教徒同学定时举行共修活动的“佛友之家”。显然,圣诞节的氛围一向深具感染力,而且高举亲爱、和平、宽容等优良价值,即便不是教徒,大家觉得凑凑热闹也无妨。
若说庆祝圣诞节会“折损”或“玷污”了作为一个佛教徒的“信念”,乃至“本质”的话,那根本是无稽之谈,抑或已沦于偏狭、极端、过敏了。或许某些佛教徒的确会战战兢兢、疑神疑鬼地不敢涉及其他宗教节日,但至少可肯定的是:本国佛教界没有禁止佛教徒庆祝其他正信宗教节日的权威单位或官方论述(惟不否认其它佛教国家或有)。
宗教民主化
近年来,听到某些宗教“权威”反对庆祝情人节,理由各式各样,惟最令人反胃的是因情人节“具有其他宗教元素”。坦白说,由于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即深且广,细究起来,除了节日,带有各种宗教元素的物质或是非物质文化,根本就不胜枚举,包括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嘉年华会、庙会、瑜伽,乃至阳历月份的名称等。如果要“敏感”,恐怕会让人惶惶不可终日,或是不胜其烦。为何就不能让教徒们凭自身的智慧来做判断和取舍呢?
显然,对于某些宗教“权威”来说,教徒都是一群信仰不坚、智慧不足或头脑简单,不能成熟、理性地做出判断的“追随者”,因而身为“精神领导”的自己有必要对其谆谆善诱、严加监督,甚至强硬干涉。坦白说:带有如此想法的各教领导,恐怕并不少,只是权能有差而已。那些被“政治化”,即被赋予一定公权力的教界,就有本事对教徒不仅指指点点,还能俨然“立法”和“执法”。
然而,现代化在不少社会的确解构了各种传统权威,而现代权威的挺立一般上已不能单凭权势者自家说了算,而是必须经过一番客观、开放、理性的横向和纵向互动方能成事,简言之,就是“民主化”。宗教的民主化在西方尤其普遍和根深,虽说这并不能杜绝部分心智薄弱者对宗教权威的盲从和迷信,但大体上,一般人在关系宗教的事物上,总是相当自由、自主和自立的。
话说回来,本国领导经常呼吁各族、各文化、各宗教之间的“和谐”、“宽容”、“亲善”等关系,那人们岂不是更该包容,乃至积极参与带有其他宗教元素的节日嘛,诚如最近柔州苏丹于新山古庙游神时所表现的大度那样。那些汲汲于为教徒划界线、筑高墙,尤其当官者,既已违背了官方路线,更有碍于社会和谐,就算不吊销其职权,至少也该被严厉训斥和纠正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