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报章的重要新闻“令吉对美元汇率跌破4.5”,是多么有影响力的新闻。国人在网络、咖啡店与友族团体交流中讨论的课题却是——清真蛋糕。
可见马来西亚非穆斯林对“清真”事件的敏感程度,不是普通一般的有感受。害怕,讨厌,不厌其烦的评论。原来,另一边厢的马来社会对麦当劳蛋糕事件是没有留意到的!因为巫文媒体不重视这项课题的报导。
其实,麦当劳不但被现在的华人抵制,其在一年多前也被穆斯林杯葛;对此,就让麦当劳本身去反省,在市场上的宣传和商业手法吧。伊斯兰发展局的清真认证,也有很多非穆斯林商家去申请,相对下穆斯林商家并不多,也许因此,他们的生意只是家庭式或社区范围吧!
清真的认证、伊斯兰银行、伊斯兰投资基金和伊斯兰法(Syariah Law)都是伊斯兰经济的重要区块;我曾多次提醒,伊斯兰不是宗教而已,其必然形成一种文化,称为穆斯林文化。
马来文化的消逝
穆斯林文化越强,随之而至的清真寺、祈祷室、餐馆、食品、银行、保险、医疗中心、幼儿园、宗教学校、宗教课、衣著、书籍、日常用品、手机铃声应有尽有,我们能够阻止这一股趋势吗?昨天,朋友在网络放了一套穆斯林祈祷前净身用的洗手盆,可按顺序清洗与烘干,非常方便;在我脑海里出现的是一个商机,不懂有没有公司其实已经入口这一套东西?
华社有者常感慨,60,70年代的马来文化在消逝中,过去各族和睦同在的社会氛围消逝了,漂亮的马来服装格巴雅(Kebaya)少了市场,都是Baju Kurung或是长袍;这是一个趋势,我们也阻止不了他族要“强化穆斯林文化”而“去马来文化”!其实,这些都在政府《1971年的国家文化政策》中,一一落实,广至各个生活层面,深至所有的部门、机关,而今形成了一片现象。
华社突然才来“把关”?就抵制麦当劳吧!让其最后得像超级市场,特别开放“非清真区”,像一些地方开放“抽烟区”一样。文化的强弱,此消彼长,因为穆斯林文化强了,所以马来文化弱了。所以,我在乎的是——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承与在地的交融。
尽管政治乌烟瘴气,政治人物胡言不争气,社会文化工作者的建设工作不能停歇。回头看《1971年的国家文化政策》,有学者道:政府都不再提了,我们为何要提?我说:因为政府已经达到目的了,为何还提?正因此,我们更要深思如何在现有的当下,坚守和保持多元?抵制、抗议是其中的方法。除此之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