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的共同点大概只有祖先来自中国这件事,中国是咱们祖先曾经在那里生活的国度。在满清被革命之前,我们的祖辈从福建和广东南来,为的是糊口饭吃。所谓的民族主义、爱护祖国等等由政治人物创造出来的口号,大概只对那些已经解决温胞问题,以及还识几个字的少数读书人有些作用。
倘若不是康梁和孙大炮前来竞相争取支持他们的远大理想而让马来亚华社孕育了“中国”的国家概念,今天的华社恐怕就是另一种截然不同面貌。而如果今天中国仍然不是统一的国家,今天的华人社群就不是统称为“华人”,也不一定有“华人”的称谓,而可能是以中国的地域社群自居,例如广府人、潮州人、海南人、永春人、惠州人等等。
英殖民政府把华人不仅将华人以方言来做区分,而且还定期进行人口统计。华人在英殖民政府底下被区分为福建、广东、潮州、客家、潮州客、福州、福青、兴化、海南等等方言群。华人的籍贯意识从移民时期到落地生根依旧完整保存,社群边界仍然非常清楚易于辩识。
创造内部整合契机
各个地域社群有各自的会馆,有能力甚至要创建本身的坟山。这些地域社群逐渐整合成“华人”这一个大族群呢,乃归功于英殖民政府采取分而治之策略。英国人以华制华的手段,让华人集中在一起生活,共同生活在一个圈子,让不同方言群有了接触的机会。尤其在1948年紧急法令下的迫迁行动,全国出现四百多个华人新村,创造了华人进行内部整合的契机。华人办学的力量得到延续,农村经济也恢复生息。
马来亚独立后,马来社会的精英份子透过宗教来建构“马来人”这一个民族的同时,也让激进言论与虐他性思想的散播,在思维上老将“华人”看成一个整体,视为一佪版块,无形中也加强了华人的凝聚力。
华人社会的反抗意识被激发之后,华人的各个方言群在“马来人”的建构过程中,也不断的“被建构”成为“华人”这一个大族群。华人籍贯意识的淡化,其实要归功于外在政治力量对华人社会的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