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上天送你的礼物,如果他/她不是你想要的样子,怎么办?
第一次接触与众不同的孩子是名唐宝宝(唐氏症儿),她是我中学好友的妹妹。家里每一个成员都很疼这个唐宝宝,不害怕别人的眼光。除了把她送进特殊学校受教育,去哪里也都会带上她。每当出门时,母亲或姐姐会协助她穿衣、绑鞋带。用餐时,也会像照顾宝宝一样帮她盛饭夹菜。
在学院念书时,班上有名高材生,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就算大半年没来上课,照样考试拿第一名。据悉,他中学时也曾因病休学一年,但依然名列前茅。同学当时都不解,他为何有正规大学不上,反选择了一家小小学院。更叫大家好奇的是,他到底生了什么病?毕业后,辗转得知,他没有一份工作做得长久,原来是因为他一直深受精神病之苦,得长期吃药,一旦停药,就大事不妙。
我们身边其实不缺“异常”的人,只要他们不是我们的亲人,一般人大多能容忍,但不拥抱。《背离亲缘》说的就是他们和父母之间,寻找身份认同的故事。
本书是作者安德鲁所罗门(Andrew Solomon)花了10年,深入访查和研究300个拥有异常孩子家庭的成果。接受访查的对象包括听力正常的父母生出聋人后代、芭蕾舞者生出侏儒女儿、金融界精英生出唐氏症宝宝、异性恋父母生出同性恋、平庸的父母生出神童、慈爱的基督徒父母生出杀人犯,以及自闭症、残障、跨性别、思觉失调(精神分裂),甚至遭奸成孕生下的孩子。
冀自身生命获延续
父母在孩子降临人世前,莫不抱著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期待。所罗门很不客气地指出,“在人类潜意识的幻想里,生育后代之所以难以抗拒,常是因为我们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永远存在--是自己,而不是某个有独特性格的人……若是生了个有陌生需求的孩子,许多人往往措手不及。当上父母,意味著突然和某个陌生人建立永远割不断的关系,而这个人越不像我们,我们就越难受……爱孩子,就该爱孩子本身,而不是因为能在孩子身上看到最美好的自己。这一点,很难做到。”
孩子异于常人,父母一开始会大失所望、天崩地裂,不得不被推著往前走。一路上,所有人都受到歧视,也歧视别人。听障者不希望别人把自己和思觉失调症患者相提并论,有些思觉失调症患者的父母则庆幸自己不是生了一名侏儒。但其实他们已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自己的孩子,只是因为不够熟悉,所以觉得不想要。所罗门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哪里可能出了错,而是,尽管一切看似出了错,爱,还能有多少?
作者虽患有读写障碍,但本书一点也不难读。也许因为自己也是一名异类(同性恋者),其笔触常常直白到几近冷酷,却因为对谁都不留情面,也因此让人轻易就能体会到其诚恳。本书研究的十大主题,既是深度报导,又涵盖多个领域如医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分析等。在这里要给各位一个温馨提示,本书中文版分上下两册,单上册的篇幅就近400页,是名副其实的巨著。若为了猎奇之故,还不如趁早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