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北部邻近首都新德里的哈里亚纳邦的一个种姓集团Jati,要求政府给予他们类似落后种姓享有的公共部门就业与教育配额不得,而发动大规模暴力示威,甚至中断新德里的供水,影响约60%居民。政府不但得出动近万军人维稳,最终还答应他们的要求。(见《东方日报》2月23日报导)
谈到印度社会,总会令人联想到种姓(Caste∕Jati),或教派政治与部族政治。就种姓而言,印度有一个在公共领域为表列种姓与部族、落后种姓保留配额的制度。这个配额制就像大马的马来人特殊地位一样,长期困扰著印度。
所谓“表列种姓与部族”及“落后种姓”,是印度政治的特殊的被照顾集团。
早在1950年印度宪法生效的1月,宪法里便表明特殊的表列种姓与部族享有17.5%公共领域的保留配额;其中,表列种姓享有15%,表列部族享有2.5%,有效期限为10年。
只是,后来的发展是,这个17.5%不断扩大,且10年后检讨的规定也一直延后。突显出这个制度具有自我扩张与自我持续的自生作用。也因为这个自我扩张与持续的特性,使这制度成了极富争议与暴力冲突的制度。特别在1990年,还有63%较高级的种姓青年为此自焚抗议它的扩张与持续。
不能禁族基政党
之所以会具有自我生存扩大的作用,也与现代政党政治相关。尽管印度宪法规定,人人在法律之前平等,也不允许居于种姓、宗教、出身、阶级等因素受到歧视,可却不能禁止种姓做为社会组织的原则或组成政党的依据。情形就如大马一样,不能禁止族基政党。
其结果就是,大马盛行种族政治,也以争取个别种族的权益为动员工具,印度则是以种姓与教派为基础。印度还有许多种姓协会做为种姓政党的后盾,从村落、县、邦到中央的政治均种姓化。
与大马较不同的一点是,大马的马来人优先政策较集中于中央政府,且具有相当的统一性,可印度则是在邦的层级上特别严重,且不同邦有不同配额。就有效范围言,印度的配额虽仅限于公共部门而不及于私人部门,可连议会,如上下两院、国有企业均适用。因此,若争取到配额,出路就大得多。对没有列入配额的较高种姓而言,难免会产生机会被剥夺的吃亏感受。这也是配额范围不断扩大的主因。
由于这是个涉及实际利益分配的制度,而不是抽象的理论,每次有新的扩增时,就会引发新的论战,甚至暴动。从赞否两方来看,双方论点也与大马类似,赞成者说,这是纠正历史不公,因他落后种姓在历史上便被排斥于主流发展之外,只有提供他们特别照顾,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机会平等与社会向上的流动。
可以说这是种“补偿性公正”,反对者则认为,它违反宪法中人人平等的基本人权原则,也有违“择优录取”的用人原则,更会损及国家进步。真可说是公有公理、婆有婆理。不管怎样,由于选举政治的作用,这个课题将更趋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