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当然是文学界的最高荣誉,不管英语世界或华语世界,都有无数文人为它折腰。但得奖的中文作家至今只有两个:一是中国籍的莫言,另一个是放弃中国籍的高行健。
现在,马来西亚高官挑战大马文学家,于2057年,也即是大马独立100年时拿下诺贝尔文学奖。笔者的第一个反应是:万一得奖者“不幸”是个大马华人作家,而且是以中文书写的作品得奖,会是怎样的一种窘境?
高官把诺贝尔文学奖当成体育项目,以为只要痛下决心,何愁诺奖不来?这当然是没有什么艺术思维的观念。文学奖除了作品的艺术成就,背后也有一连串的政治考量,更有可能因为主办方的品味与取向,或是评审制度的限制、评审员的眼光等,不一而足。
按现时的情况来看,大马要得诺奖的机会甚微,原因并非大马出不了人才,而是文学家受到太多的桎梏,只能铐著脚炼起舞。创作贵乎自由,如果处处设限,地雷重重,小说家连写个“屎”字都会遭来横祸,漫画家画了政要不喜欢的图象都要出事,拍电影的拍了官方不高兴的题材遭到禁映,如此环境,莫说要拿诺奖,没有得奖前能继续创作就要高呼祖宗显灵了。
大马政府现在还不承认马华文学,大马华人作家要是有一天忽然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且不是以马来文书写,反而是中文,到时高兴的是华文世界,失望的或许是大马政府。
没人知道,大马人几时得奖;更没人知道,大马作家几时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团的垂青。有朝一日,大马人真的得了诺奖,不管是以马来文、中文、英文、泰米尔文、伊班文等书写创作,都是我们的骄傲。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马华文学、马泰文学、马英文学才能登堂入室,享受“国家文学”的香火和光荣。
至于高官谈文学,无需太过认真,听听就好。搞文学艺术的就要有骨气,在高墙与鸡蛋之间,永远站在鸡蛋的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