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纳吉上台后不久就提出经济转型计划,有人说已经看到成效。但是,还有大把人没感受到政府努力的成效。
说穿了,要看你是圈内人还是圈外人。在圈内分享到果实者,自然吃到心里都甜滋滋的。在圈外的大多数打工一族的小老百姓,不仅领悟不到经济成长率对他个人及家庭的意义,对于屋价和物价的飙涨所带来的冲击更让他全身无力。
政府看事情总是习惯地去看平均值,然后就用数字大作文章。举例而言,所谓的先进国、高收入国的指标,其实只是个平均值的概念。
即使97年金融风暴后经济成长率年年都有上升,但是这甜蜜的果实只有少数人吃得到,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并没达到望梅止渴的效果,反而继续逗留在“望没只渴”的阶段。
事实上,在看待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其实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贫富差距的问题。大马这几年的最大经济问题不在于经济成长率是多少,而是富者恒富、穷者愈来愈穷的社会现象逐渐失控。
国家核心竞争力不足,产业空洞化,政府所谓的若干年要成为高收入国的说法,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政治喊话。即便收入真有些微的增加,但持续恶化的通膨,已再度削弱实质购买力。
不健全的经济政策规划,将会导致大学毕业生生愈来愈难找工作,打工一族随著产品生命周期的波动,随时要面对转换工作的问题。当市场游资愈来愈多,尤其政府放纵外国资金的进驻,房价即使有下跌,依旧让许多小老百姓望房兴叹。
政府的收入仍旧仰赖汽油和棕油来支撑,政府钱不够用时,必定会发行新债还旧债。在没办法之下,也只好任由马币贬值,让通膨持续削弱我们的购买力,让社会的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对政客来说,奉行的施政哲学不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死道友非死贫道。对一堆专才而言只能感慨“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国家不会用!”倘若治国思维不变,大马的明天怎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