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殖民情意结”,让人的脑海里一下充满了暖色的浪漫,让战乱纷飞喜忧参杂的殖民岁月,挂上了一道记忆的濛濛雨帘。
殖民时代留下的是,黑白回忆,它倾吐和控诉著殖民者对被殖民国家和人民,在物质上,精神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日本人、美国人……这些殖民者当中,当然也有些人态度温和,行事中庸。殖民宗主国和殖民地,犹如母亲与孩子,就像英国和马来西亚。这样说是一等一的殖民情意结。
那都是早期的真实历史,发生在英国统治马来半岛的殖民时期,是华人眼里的情景和脑中的记载。那时的天就是现在的天,那时的地也是现在的地,历史中真实人物的心里却充满了恐惧、贫困和无助。初来乍到,男人们打著赤膊,破旧的粗布米裤,脑后吊著根辫子,拖著满是泥泞的双脚,没有鞋子……
人们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辛勤的劳动换得储蓄和快乐,很快地,银子又流入了殖民者和甲必丹开设的赌庄、妓院和烟馆。常看到男人拉著疲倦的女人们、满脸岁月痕迹的老人、一群可怜懵懂的孩子们……
日本人和共产党搅乱了华人的生活。殖民者把他们自己与共产党的恩怨,全都算在了华人的头上。为了围剿马共游击队,英国人逼迫华人举家搬迁;一窝窝,一群群的,陆陆续续,来到英殖民者指定的区域聚居,那叫:华人新村。华人被迫离开自家的水井,自辟的土地,和原本自由的天空。
当时,马来亚的英国殖民者,唯独对华人这般无情刻薄。强制聚集在一起的华人,逼他们吃大锅饭,每家每户按家庭人口排队领饭,还要时时提防被抓去集中营。在英殖民者的眼里,华人仿佛个个像是共产党,男女老少都在为游击队送钱送粮,通风报信,连华校也是传播共产的主要场所。
当时,马来人的生活没受什么影响,为什么如此这般针对华人呢?华人对殖民者有威胁吗?事有因必有果。也许华人的天性是固守同根同气,只求安稳生活和升官发财。他们崇拜和支持自己的民族英雄,在不流血牺牲和不影响安稳生活的前提下,盼望英雄能改变他们未来的地位。
当时的华人与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马共”走的很近,不断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给后代留下一段红色的历史。然而,这些举动让英国殖民者看著心里不爽。于是进一步采取了行动,就是按华巫印族群,分而治之。
历史带给当今的是什么?它以黑白色调的画面呈现出来,画面里,前辈们是艰辛的,单薄的。但在真实的年代里,他们又是那么的饱满与鲜活。重历史的人是丰富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是深厚的。华人或扛著全套丰富及深厚,或是卸下些许负荷和装甲,去看待未来。天不再黑白,天将是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