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中文报的读者读了多篇关于槟城巫统大厦避雷针坠落夺走人命的新闻;与此相反的是,雪州龙溪宝石花园(Taman Permata, Dengkil)廉价组屋已成危楼,居民集体抗议的事件没有广泛报道。
从两周前到现在,宝石花园组屋居民已在临时帐篷里抗议示威十余天,他们已经上了泰米尔报章《麦卡奥赛》(Makkal Osai/民声)和《马来西亚南班》(Malaysia Nanban/大马之友)的封面,但或许是因为参与者主要是印裔,所以中文媒体对这宗时事的态度冷淡。
宝石花园的组屋发生了什么事?这得从15年前说起,1998年,政府征用大片园丘土地建设布特拉再也行政中心,当时居住在布城现址的园丘居民就被有关当局仓促安置在龙溪。政府向居民承诺,没有入伙纸的组屋只是暂时性安排,他们之后将被分配到廉价排屋。
没想到说好的排屋后来就一直没有下文,而组屋的建筑结构也出现诸多问题,如组屋周围的泥土流失,水泥地崩裂,有明显的地陷迹象;组屋中的排水系统不完善,污水流出地面,也渗入组屋墙壁;遇上暴雨时会发生水灾,水深达两三尺。
在受压迫人民阵线和社会主义党等组织的支援下,3年前,居民们已发起集体抗议行动,但他们的抗议没有得到认真处理。起初中央政府给予的借口是州政府没有拨出土地,所以他们没办法建排屋;而后州政府已拨出土地,中央政府却依然迟迟没有兑现承诺。
如今,组屋的情况较之前更糟,底层的其中一根柱子破裂,有关当局只以工业铁架支撑著柱子;组屋内的单位有长而深的裂缝,墙上和天花板外层的洋灰脱落后可见到里头的铁枝。走入组屋范围内观察,与居民们交流,我深深感受到他们是如何长期活在家园随时不保的焦虑之中。
我们是否已从过去的建筑物坍塌意外中学习到了教训?我们是否要等到一宗像槟城中路那样的悲剧发生时才开始追究责任(同时又追究得不彻底,最后任由事件不了了之)?抑或是,我们可以改变这种不见棺材不流眼泪的冷漠心态,用行动或舆论向当局施压,防患于未然。
媒体报道悍匪抢劫的新闻关乎公众利益,反映人民声音,确实无可厚非;但居住在宝石公园这些弱势社群也是我们的同胞,他们已经被公然抢劫了多年,他们的声音也应该被听见。如果我们可以不顾他人死活,那又怎么能奢望他人会与我们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