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读了专栏文章《同名领袖谁打谁》,心里念念不忘,因为我也问过好几位友人,“苏巴马廉”(Subramaniam)、“贞德兰”(Chandran)这些印裔名字背后有什么含义。他们有的不太清楚,有的能告诉我这些名字与兴都教的神明有关。其中一位被我问得心烦了,就说:“你要知道印裔名字的含义,最好是去查查那些替宝宝取名的网页,大概你能叫得出的淡米尔名都可以在里头找到典故。”
于是我浏览了一些宝宝网页,看了许多可爱婴孩照片,也知道了一些名字的来源。下面的记录多是未经考证、出处驳杂的二手资料,里头或有讹误;但因考虑到报章上介绍淡米尔文化的通俗笔记不常见,所以就姑且抄录整理,与众分享。若有错,希望行家不吝指正。
先说“Subramaniam”,这个名字由梵语的“Su”(好)和“Brahman”(婆罗门,也即是祭司)合成,字面上的意思是“好的婆罗门”或“好的梵天信徒”。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中以婆罗门居首,现代印度南部的一些地区仍称战神姆鲁甘为“苏巴马廉”,从中不难了解为什么这名字广受欢迎。
至于“Chandran”,这是兴都教中月神的名字。虽然淡米尔语和印地语分属不同语系,但它们共同传承从吠陀教到婆罗门教,再从婆罗门教到兴都教的神话传统,所以许多源自宗教的名字都会在这两种语言(以及其他印度方言)中出现,只是可能读音稍微有些变异。
比如淡米尔语的“Chandran/贞德兰”在印地语中就变作“Chandra/贞德拉”,“-n”是淡米尔男性人名的常见后缀,这一点,我想只要身边有兴都教徒朋友的国人都不难察觉。
5月11日前往吉隆坡半山芭警局报案,隔天却惨死于扣留所的青年达门德兰(Dharrmendran),他的名字是梵语“Dharma”(达摩,即法)和“Indra”(雷神因陀罗,也泛指神)的合成。在印地语中,这名字变作“Dharmendra/达门德拉”。
如果本地中文媒体长期惯性地译出淡米尔男性名字中后缀的“-n”,那或许有一天,读者单看中文译名就可以知道所指之人是来自淡米尔语或印地语社群。
“Dharma”所指的“法”并不只是法律,而是人世间一切的准则、规律和真理。我尝试想像31年前呱呱落地的达门德兰,他就像我在宝宝网页上看到的许多男婴一样,平安地来到这世间,父母亲给他起了一个好意头的名字;可是31年后,他却死于一个本应当是维护法纪的地方,遗体满是遭虐待的伤痕,这绝对是不合“法”的事。
我们不只要谋杀者被绳之于法,我们更要改变违“法”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