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至14日的《雪州时报》(Selangor Times),刊登了一篇共有8位博士署的,要求国阵与民联宣布其《关于国家财政与债务的政策立场》的来信。
给人的感觉是,大马的财政与债务已进入危险水平。在2003年,联邦政府的法定债务顶限只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2008年却提高到45%,到了2009年,更进一步提高至55%,接近欧盟的60%的上限的软约束。从绝对额来看,在2008年初,债额是约2740亿令吉,可到了2012年,已升至约5020亿令吉。(2012年的名义GDP为约9000亿令吉)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真实情况如何?如据知,除公开的联邦债务外,政府也可能承担了约1170亿令吉的或有债务(Contingent Liabilities),如官联公司的债务。为此,首须搞清楚实况,如实际债务、债主为谁?还本付息情况等等。
这样才能判断债务是否可持续。从还债能力看,也要看大马未来经济增长的潜能、增长的素质、人民的收入与可课税水平、天然资源的存量、未来价格,尤其是油气的存储量等。依我看,总的来说,大马经济增长的素质并不佳;因为高增值的产业与就业并不多,且人口在增长,公务员人数与薪资也在不断向上调整,可以预见,会有更高比率的政府收入,会用在消耗性的开支上,而不是生产性投资上。
实则,近年来,相对固定的经常开支(Operating Expenditure),便占了收入的90%以上,以至于必须举债来支持发展开支。随著民粹化的进展,可以预见,消耗性开支会节节上升,而生产性投资与开支,会受到进一步的压缩。
据此,会导出一个政策困境,也就是要否持续举债刺激增长与消费,抑或是搞紧缩。在以民意是从的选举制度下,政客通常会避重就轻,选用把问题留给未来。
就常识来看,若一国债台高筑,通常会陷入低增长,甚至是低增长伴随高通胀的恶性循环中。因为债务高,政府收入的很大部份,得用来还本付息,结果无余钱搞生产性投资,而长久处在挣扎的陷阱中。非洲许多穷国之所以无法突围,主因之一便在于这个债务陷阱,以至于不少人道组织呼吁债权国、债主取消其债务;可这也可能引发债主破产(若债务集中),进而发生连锁效应。
就大马来说,由于人口递增,油气消耗也会节节上升,外加上油气存储量递减,靠油气支撑是难以为继的。较可靠的方法依然是,加强人民的知识与技能,以提高产业层次、收入与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