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陆路交通局(JPJ)记录,截至去年12月31日,我国累积的注册车辆数量,已从2010年的2018万8072辆,增至2140万1269辆,成长幅度为6%。即使这个数字包括摩哆在内,相信汽车也占了半数以上。
目前我国的人口才2700多万,扣除老年人与小孩之外,从陆路交通局的数据来推测,差不多已经达到人均一车状况。而这样的结果,乃拜政府保护国产车的策略需要所赐。影响层面有多大呢?20年前台湾人讥讽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把台湾的高速公路,变成全世界最大停车场的画面,如今已在马来西亚不断重复上演。
住在巴生谷的人注定摆脱不了塞车的梦魇。从巴生到吉隆坡,中央政府总共开了3条高速公路,但是早上7时到10时之间,除了周末和公共假期,这3条大道有那一天是通畅无阻的?如果有幸请来交通部长江作汉到巴生谷微服出巡,亲自开车上路走一趟,他就能感受一下司机也会冒大汗的滋味。
有远见的政府,必然懂得预先规划城市周遭的公共交通需要。国外成功的案例不外是以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来抑制私家车数量的增长。台湾台北市的捷运、贯穿台湾南北的高铁,在政府的深谋远虑下,透过提升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刺激了旅游业和流通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整体的生活品质。反观已经拥有轻快铁、单轨火车、电动火车、公共巴士各种大众交通工具的吉隆坡,仍然面临交通愈来愈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追根究底,其实是朋党利益作祟。
上世纪80年代,政府将国家钜大财源投入国家汽车工业,但是因为所生产的车子没有竞争力,唯有在策略上延后公共交通建设与汽车关税来刺激国产车的销量。当路上的汽车数量膨胀到原有的设施不胜负荷之时,政府被迫到没退路,才增建高速公路来解决燃眉之急。可悲的是,高速公路的计划上与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方案,朋党利益也纠缠其中,就连吉隆坡的捷运也要分成两家去经营。
如果不能提升国产车的竞争力,只能继续把国人当凯子,继续爱国,继续购买国货。同时继续牺牲公共利益、继续任由朋党去瓜分公共交通系统的利益,继续任由塞车问题发酵,然后继续有新的公共交通发展方案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