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底蕴的企业,不怕外在环境的激烈竞争,也不会因转型而出现激烈变革。因为在顺应潮流的过程中,企业的精神与文化已让员工自动的去参与公司的新目标。一般上,这样的企业也不会以挣取最大利益为最终目标。反之,在营运过程中,在兼顾生态环境的平衡之外,也对社会人文关怀做出贡献。这样的企业赚的钱可是品质好的钱。有远见的政府应当多支持这类企业的发展。
但是,只会杀鸡取卵,成天想要坐享其成的企业体,急于快速致富而不顾伦理。聪明的政府理应在必要时做点辅导工作,至少政府领导人要和这些企业领导人保持正常的距离。因为经济好时,那些人和你称兄道弟。金融风暴到来时,他们会在你面前痛哭流涕。碍于情面,碍于自己和他们已是命运共同体,你还能处之泰然吗?
如果政府不够聪明,没有坚持原则,那么轻快铁的路线怎么跑,就轮不到政府说话,因为有人会自动向政府指点江山。高速大道新工程要如何招标,不用烦恼,标单、成本已经替政府算好了。因此,政府终于高喊要转型了。人民听了,一开始自然会感到新鲜。但是,仔细一想,还是缺乏信心。
为什会这样呢?因为经济转型,要打造新的火车头。但是,建国超过半个世纪,大家已经很清楚,一列新型火车的干线将在自家门前驶过,但停靠站却不会设在自己的家门前。即便真的会落在自己的家门口也不要感到高兴,因为各相关的发展计划将会接踵而来。可能不久后就要面临迫迁的恶运。因此,新火车的开驶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即使幸运的保住老屋,但除了火车每天驶过时嚣音倍增之外,还得担心火车不幸出轨意外发生时撞及自己的房子,导致生命与财产的损失。
人的发型,只要几分钟,剪剪吹吹,或者染点颜色,轻轻松松就大功告成。穿著再搭配做些改变,外加小饰物的配载,整个外型的改造就差不多完成。然而,这种为因应别人的看法而做的外在的“转型”,对自己加分的效益其实不大。满足了自己一时的虚荣之外,还有哪些东西会沉淀下来?政府领导人在政策的拟订上如果思维不先转型,转来转去最终结果必定还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