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六旬的独居老翁自15年前患上精神病后,便无法像常人般谋生过活,不料,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于去年年尾因突如其来的轻微中风而导致左手无力,让原本面临健康问题和经济拮据的他,生活雪上加霜。
现年61岁的王亚华来自东兴港新村,在8名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至今未婚。早期年轻时,他曾在巴生担任家私工人,在工作的30年期间,一直以来都是过著自力更生的日子,基本生活不成问题。
岂料,在大约15年前,王亚华的精神状况开始出现问题,在无法正常从事日常工作的情况下,惟有回到老家与父母一同居住。
王亚华的胞弟王生(56岁)指出,王亚华在患上精神病的初期时,情况还不算很严重,还可在金宝地区从事一些散工的工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勉强可以维持生活。
病发时狂躁打人
“在患病初期,哥哥还可以出外做些散工,每月也勉强可以赚到七八百令吉的收入,维持开销;在家中也有帮忙打理家务和煮食。”
他说,自从其父母在七八年前相继过世后,王亚华便一直独居在东兴港新村的老家。由于精神和身体状况逐渐恶化,之后被迫停止工作,失业至今已有10年时间,期间他和其他兄弟也有资助王亚华的生活费,让王亚华每日至少有三餐温饱。
“哥哥的性格较为文静,虽然身边朋友不多,但平时对人的态度也是很友善,不过在患上精神病后,他试过在病发时因无法控制行为而出现狂躁和打人的症状,令人担心不已,惟有定时服用精神药物才能控制病情。”
尽管王亚华患病多年,但王生从未遗弃胞兄,平日与妻女居住在金宝新街场的他,至少每星期有一次会前往东兴港新村老家探望其哥哥和慰问其生活状况,除了资助每月400令吉的伙食费外,王生也不时为哥哥添购日常用品,让他的生活无忧。
无暇照顾送老人院
原本的情况尚不算太坏,没想到在去年11月头,王亚华证实患上轻微中风,影响了视力和左手的活动能力。
“在去年11月头,我像往常一样去老家探望哥哥时,才发现他因病重无法外出,于是赶紧将他送去金宝医院接受治疗,院方接著再把他转送往怡保中央医院进行X光照射,最后证实哥哥患上轻微中风。”
王生表示,由于本身要工作养家,实在无暇分身照顾同时患有精神病和轻微中风的胞兄,因此才决定把哥哥送到老人院居住,以便哥哥的生活起居获得照料。
他透露,他本身也年近六旬,目前在一家批发饲料的店铺担任货仓管理员,每个月仅赚取1800令吉的薪水,除了负担家中妻女的生活费和女儿的读书费用外,如今还要支付王亚华居住老人院的每月700令吉费用,十分吃力。
他表示,由于其他兄弟姐妹都已定居在外地,如吉隆坡、柔佛和新加坡,加上年迈,多数都是退休人士,因此很难长期资助王亚华的生活费用,目前资助胞兄的负担主要都是落在他一人身上。
防病情恶化 定期服药复健
王生表示,如今,王亚华必须每月一次看医生和打针,每3个月一次前往医院拿药,除了要定时服食精神病药物外,胞兄也得每日服用高血压和胆固醇药物,以免病情恶化。
他说,自从王亚华入住老人院后,负责员工每天都会在用餐后督促胞兄服用药物,并定期载送胞兄前往医院复诊和进行物理治疗。
“由于哥哥曾中风,医生叮嘱他必须定期回医院进行物理治疗,在家也要做一些复健运动,防止筋骨僵化和收缩。”
申请援金没下文
王生透露,王亚华居住的老人院距离他的住家不远,因此他不时都有过去老人院探望胞兄,偶尔家中熬煮了炖汤,也会顺便装一些带去给哥哥饮用。
他表示,他之前曾经尝试为胞兄申请政府福利部的援助金,以协助帮补胞兄的生活费用,但至今未有回应。
他说,胞兄已经年迈,膝下无子,加上有病在身,因此很担心他以后的日子会因为没人照顾而难以支撑。
爱心捐款:
有意捐款者请在新闻见报的6个月内,以支票或网上转账方式,将义款交至本报。一旦逾期,本报将把支票按址退回,或自动转入东方慈善公益基金内,协助其他有需要人士。
采用网上转账,我们的银行户头是Maybank5140-7500-0321 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请把转账单据连同捐款人资料、地址、电话及受惠人名字列出,电邮至charity@odn.my,或传真至03-26926336,不需要收据者无须提供地址。
采用支票者须在支票背后注明受惠者(王亚华)名字。支票抬头写上“Oriental Daily Sdn.Bhd(Charity Account)”,寄至本报吉隆坡办处:Wisma Dang Wangi,38,Jalan Dang Wangi,50100 Kuala Lumpur。询问电话:03-2691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