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日讯)中国自2020年5月大致控制了武汉疫情后,持续采取“清零”政策,通过封城、大规模核酸检测以及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持续隔离和医学观察来扑灭每一次聚集性疫情的爆发,并对海外旅客紧闭大门。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周四报导,该政策取得显著效果。自武汉疫情爆发以来,官方迄今累计报告的感染人数不到10万人,死亡人数不到4700人。对一个有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感染比例比西方大多数国家都小得多。
不过,印度变种病毒Delta的出现,挑战对于这种严防死守策略的信心。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国内零星疫情接二连三爆发,“清零”政策对民众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打击和其他负面影响正日益受到检视,并在互联网上引发激烈辩论。特别是,很多人表示大多数地区都远远做不到像上海这样相对精凖和人性化的防疫。
在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小城瑞丽,当地已连续7个月采取严厉的防疫措施,包括3次封城。一位当地居民告诉BBC,瑞丽街头大部分店铺都已关门,很多人都已逃离。而她因连续几个月没有收入,家底已经耗尽。
10月28日,一篇由瑞丽市前副市长戴荣里写的题为《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的文章在社交媒体迅速传播。文章称,疫情“榨干了城市的最后一丝生机”,而长期封城,“形成了这个城市发展的死结”。
这篇文章发布时,中国社交媒体上已充斥著大量瑞丽本地人发出的求助信息。10月26日,一名瑞丽男子在酒店跳楼自杀,后被救回。尽管当局表示,这名男子的自杀与疫情无关,但很多网民认为,自杀事件与防疫的巨大压力难脱干系。
“每天都是煎熬,从来没有这么绝望过”,一名28岁的瑞丽居民说道。这名要求匿名的居民表示,她在瑞丽经商,但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收入。
“今年开始就封了3次城,核酸检测做了六七十次,连出小区都要开证明......但这都不算什么,很多人是一个小区突然被强制拉去板房隔离,什么生活必需品,甚至干净的水都没有,完全就是搞运动式的抗疫。”
自今年3月底当地因发现9例确诊而封城防疫以来,这个不到30万人口的城市已连续7个月采取严厉的防疫措施。学校、电影院及其他娱乐场所持续关闭,餐厅只能外带,当地的支柱产业珠宝交易也被叫停。
每当有新增病例出现,防疫措施便进一步升级,例如7月4日,瑞丽出现3例本土确诊后,政府迅速切断离开瑞丽的所有通道,所有市民被要求居家隔离。除了超市、市场、医院和药店,其他经营场所一律关闭。
此次居家隔离直到7月25日结束,但在一周后,由于当地再次发现两例确诊,瑞丽再次封城。直到今天,当地仍严格执行“非必要不离瑞”的政策,居民进入公共场所需要提供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健康资讯媒体《八点健闻》报导称,由于农贸市场关闭,买菜卖菜只能在城管上班前的“黑市”中进行。在深夜中,商家叮嘱顾客“要是情况不对,可以先把菜拿走,以后再付钱”。
然而,要想离开瑞丽也不容易。根据当前政策,若要离开瑞丽,除因公、因病、因学、因丧4种情形外,每个社区或村每天只有两个名额,并且需要自费隔离7天,这让很多本身已耗尽积蓄的人雪上加霜。
“我们就像被遗忘了一样。疫情是可怕,但感觉没有人真正关心我们的死活,”上述瑞丽居民说道。
瑞丽居民叹被遗忘
在戴荣里的“求救信”走红网络后,瑞丽现任市长尚腊边反驳这一说法。他表示文中内容“仅代表个人”、“是四五年前的一些资料”,并称瑞丽“现在暂时还不需要援助”。
在舆论进一步发酵后,当地政府转变了口吻。副市长杨谋承认“疫情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并表示将给予困难人员救助。但他在记者会上强调,“令人欣慰的是,至今未发生疫情外传。”
他说:“瑞丽疫情一日未彻底清零,就有外传的风险。为此,我们有必要继续坚持严格的离瑞政策,确保疫情不外传,不影响全省全国的疫情防控大局。”
报导指,瑞丽的故事在中国并非孤例。10月中旬,在两名从上海前往西部城市西安旅行的夫妇被检测出新冠肺炎病毒呈阳性后,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中国十馀个省区都发现与旅行团传播链相关的感染病例,数十个城市迅速开始扑灭疫情的行动。
相当依赖旅游业的甘肃省宣布关闭该省的所有旅游景区、电影院及其他娱乐场所,拥有400万人口的省会兰州宣布封城,居民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几十个旅游团共超过400多名外地游客在当地滞留。
江西省铅山县发现一例确诊病例后,当地交警将全县的红绿灯统一调整至红灯,以“减少人员和车辆流动”,而闯红灯车辆一律按照违章处罚。
而在中国东北的黑河市,当局将该市户籍居民的健康码统一变更为黄色,这意味著一些黑河人即使已长期在外地居住,也无法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
过当防御 劳民伤财
这些无所不用其极的防疫措施引起了一些专家的批评,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认为,这样的措施“并不科学”。
金冬雁告诉BBC中文:“你起码得判断它的危险性有多高,它造成大暴发的危险有多高,如果它致病性已经降低,当然需要放松一些防控措施,动辄因为一个病例采取封城并不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而是劳民伤财。”
此前,瑞丽等多地都因出现疫情而导致地方政府官员遭到停职或问责处分。金冬雁表示,这可能导致更多地方官员为了怕出错而采取“过当防御”。
另外,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抱怨管制措施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一些北京市民表示,自己出差去了一趟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但返程回京却无法买票,只能滞留当地。还有无法返京的人被要求在当地隔离,原因是北京也是疫区。
北京市政府周二向受“误伤”的人致歉,一名官员解释称,当局目前对14天内去过有一例以上感染者所在县的人员限制购票,即使他们是北京市民。与确诊病例有“时空轨迹关联”的人员也被限制购票。当局承诺,将提高管控精凖度。
中国的“清零”政策也对香港施加影响。这座国际金融城市今年以来转向谋求“清零”,以和中国内地看齐。 但包括美国商会和欧盟商会在内的商业机构称,愈加严厉的封关措施会极大削弱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功能。
多国转为“与病毒共存”
随著世界各国正在重新开放,中国持续的严格管控正使其与其他国家的做法拉开距离。曾经同样采取“清零”政策的澳洲和纽西兰已放开管控,韩国、日本和新加坡也放松管控措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商业停滞、经济损失和边境封锁给民众带来了心理和情感上的压力。
曾被视为是“抗疫模范”的越南在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创下新低后,改变“清零”战略,在10月放松对胡志明市长达3个月的封锁。
对于中国来说,维持“清零”政策带来的高社会成本同样在国内引发辩论。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公布的该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速“破5”至4.9%,相比于二季度增速放缓3%,逊于预期。国家统计局称,目前“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不愿意放开管控有多种原因,包括中国政府一贯的维稳心态、民众的强烈担忧情绪,以及即将到来的冬奥会,而相比于一些更加依赖国际游客和进出口贸易的国家,中国政府似乎并不著急松开国门。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今年7月发声称中国应考虑“与病毒共存”,随即受到很多网民抨击,甚至被辱骂为“西方走狗”。反对者称,“清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民众生命健康,而“国外资本主义社会是置民众生命于不顾”。
金冬雁认为,中国在控制武汉的疫情中取得了成功,但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而是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和现时疾病传播的特点来调整政策。
有学者认为,中国严厉的防疫措施有更现实的原因。香港城市大学亚洲及国际学系助理教授张珺表示,中国的人均医疗资源少于很多先进国家,更严重的问题是,大量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小城市和农村可能因疫情的扩散而不堪重负。
加速推进打加强针
不过,也有一些迹象显示,中国正在为未来做凖备。当局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进疫苗加强针注射,对于年满18岁、接种过第两针疫苗已满半年的人,现在可以注射第3针加强针剂。
自今年年初以来,官方便倡导全民疫苗注射。数据显示,中国全国累计疫苗接种突破了20亿剂次,且已有近8亿9000万人完成全程接种,相当于全国超过60%人口已完成接种。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10月的一次采访中曾委婉表示,当疫苗接种到一定程度后,中国可能调整策略。
高福说:“我们尽快到2022年初(疫苗接种率)达到85%以上......如果到那个时候,全球都开放了,病死率降得那么低,我们为什么不开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