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8日讯)以贷款形式买医学美容服务的“医美贷”,近年成为“骗贷”与“诱贷”高发地,备受诟病。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周一发出通知,自即日起,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导, 通知指出,近期发现,一些“美容贷”广告以低息甚至无息吸引青年,诱导超前消费、超高消费,涉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
从开双眼皮、将眼睛放大、垫高鼻梁的传统整形,到“精灵耳”、“盒型鼻”、“小腿肌肉阻断术”等小众整形,中国医疗美容发展近年高歌猛进,去年医美市场规模已达1975亿元人民币(1278亿8400万令吉)。
另一边厢,平均每年由“黑医美”致伤、致残人数约10万人。今年6月,官方祭出打击非法医美专项整治,近期再发布医美广告执法征求意见,禁止贩卖“容貌焦虑”。
禁止贩卖“容貌焦虑”
“白幼瘦”成为审美主流,“容貌焦虑”在中国相当普遍。Mob研究院报告指出,受访人群约76%表示对自己有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20%自认有中度乃至重度焦虑。
而“网红经济”的出现,更助推“容貌变现”,令颜值同“钱景”挂钩,很多年轻人缩衣节食、债台高筑也对医美趋之若鹜。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医美消费人群达到1520万人,同比增幅近36%。
中国医美行业炙手可热,医美概念成为A股今年一大热点,13家医美上市公司股价纷纷创下年内新高。
根据A股市场医美概念股已披露的41份半年报,朗姿股份、济民医疗、光正眼科、昊海生科等12家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百分之百。其中,龙头公司爱美客毛利率最高,达到93%。
“黑医美”超过8万家
与此同时,医美机构亦鱼龙混杂,医美事故和纠纷近年频发。本月初,济南喜悦整形女老板因殴打维权女消费者,并威胁其签“和解”协议被拘;今年5月,33岁杭州女网红小冉,在一家医美医院做吸脂填充手术后,因全身多个器官感染不治,官方认定为医疗事故;今年2月,演员高溜公开发文称,自己在广州一家医美门诊手术后因发炎导致鼻头坏死。
根据艾瑞谘询2019年资料,中国合法医美机构数量大约1万3000家,不具备医美资格的机构却超过8万家,占行业86%。
中国整容协会数据也表明,医美非法从业人数至少在10万以上,合规医师仅占行业28%。《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披露,每年因为黑医美致残、致死的人数平均10万,当中60%涉及非法针剂。
今年6月,中国医美行业迎来强监管。国家卫健委等8部委联合通告,于今年6月至12月开展打击非法医美服务专项整治;7月底,卫健委又禁止“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指该手术会导致神经不可逆转的损伤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上月底,市场监管总局再发出《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列出10种广告乱象。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引述一名聚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者表示,他们以前一直寻找整容或医美企业中的潜在投资目标。但面对逐渐逼近的监管整顿,其基金已决定将整个行业从未来投资组合中“完全剔除”。
医美板块近月明显降温,相较上半年高点一度下跌约1/3,直到上周五,医美板块再全线走强。截至收盘,玻尿酸三巨头爱美客涨3.05%,华熙生物涨6.51%,昊海生科涨7.43%,其中爱美客和华熙生物均为5天连续上涨。
虽然强监管短期波及到整个行业,资深整形外科医生李丹告诉《星岛日报》,医美作为朝阳产业,相信未来在中国一定会大有可为,优质的团队会更加脱颖而出。
她亦认为,医美监管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官方或推出医美行业管理办法细则,规范医美机构和医生的治疗及服务行为,加强行业自律。